这种感觉很奇妙,诗琳。跟随汝昌号出航那次,入夜十点之后,我们就按熄灯哨睡觉了,并不曾真正领略到午夜寂寞时海上夜色究竟是如何模样。而现在,这个简单的码头上,我们的感觉,却真正真正地,很奇怪。
起床号在午夜2点就吹响了,这也是原先的计划当中。夜间行进。打着瞌睡的学员们纷纷收拾好东西,整理各自所在舢板队队形,按序上船,开动。补给船在前,打着巨大的航标灯,给各支舢板队作指引。
夜间荡桨并不要求如白天般的速度,虽然精神上挺疲惫,大家还是慢慢地回到了白天的节奏。胖子说我怎么感觉自己像是走私的,月黑风高,悄声趁潮。他这话一出来,天地朦胧下的所有的诗意,都没了。
渐渐地航渡了几个小时,到五点多时,天色渐渐地亮了,东方的鱼肚白格外显眼,海水的颜色也渐渐明显。过了些时候,看见一轮彤红的太阳跃上海面,把我们每个人都抹了一层金红。我们呵声笑着,不管峰上浸湿的衣服有多寒冷,胖子还恶作剧式地对着旭日,敬了个军礼。在那样的光影之间,看上去他还真有些神圣的色彩,呵。
早上吃了些简易干粮,又向前划了十来海里,一直顺流顺水的舢舨队第一次碰到了逆流,荡桨开始显得吃力起来。在同一区域内,海水的流动方向往往随着海底的地形变化而动,当地形复杂时,海水的流动方向也会随之变化,逆流就会出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有队员都不想碰到的情况。
逆流不但把我们的航速给大打了个折扣,而且容易发生危险。原本靠的很近的7号舢舨,突然遇到逆向海流的冲击,学员舵手把持不住方向,向我们这11号舢板撞了过来!
诗琳,撞船不像撞车,在马路上,如果隔着挺远距离,看到可能有撞车的危险,还可以更改速度方向,但在这样的时间内,可以说,如果有撞船的倾向,挨撞的只能眼睁睁地着着对方撞过来了。船速较慢,根本无从躲闪。
有几个学员慌了起来。方教练吼道:别慌,用桨把他们撑开!于是另侧的7枝长桨一齐伸出,顶在7号舢板船身上,好容易才将它的来势给控制住了。然后双方各向反方向划动,算是化解了这场小风波。
茫茫大海之上,这算是一个小插曲,后来一个小时内,又遇上了两个不大不小的风波。首先就是8号舢板被海流冲走了。按照舢舨平均每小时3海里计算,当逆向的海流超过这个速度,这个不依靠任何机械动力的舢舨就会有被海流冲走的危险。10号舢板正航行在海流最复杂的海区,中了大彩。10号舢板上的是以方旭和马婷婷带领的陆战班和航特班的学员,所谓取长补短,方旭他们的体能是最好的,马婷婷她们是最弱的。虽然只有3个女生,但要保持跟着舢板大队的速度,也很具有挑战性。
茫茫大海之上,没有人会同情落后者。在l城陆院,我们曾专门去看过一部电影,二战后期,美国海军开往太平洋的战场执行作战任务,一名水兵不慎落水,但他所在的舰艇没有停下。所有随行的舰艇也没有停下。最终留下他一个人在海面上。影片最后没有交待他的生死。军事行动的特征是,永远不会因为一个人两个人的小我,而影响整个集团的行动。
我们都以为方旭他们肯定要掉队了,补给舰也向他们打了旗语要他们自己慢慢回航。但没想到,后来他们发狠似地追了上来。赶上大部队时,他们几乎都忆累瘫了,毕竟与大自然的不可抗之力做着高强度的拼搏,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他们付出的不但是体力,而且损耗了两枝桨,都是在拼命划动过程中折断的。
还好这时候开海上午饭了,给了他们喘息和恢复体力的时间。在我们东方仅仅数海里外,就是渤海的外围,也就是,宽广的黄海。我们不会像上次一样赴黄海转上一圈,我们的航线是南下。
扬珊说同志们唱首歌吧,就唱《人民海军向前进》。
红旗飘舞随风扬,
我们的歌声多嘹亮,
人民海军向前进,
保卫祖国海洋信心强。
爱护军舰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
军民团结保国防,
我们有的英明领导,
谁敢来侵犯,
就让他灭亡。
军歌嘹亮,像永驻的英魂一样,久久萦绕在宽广的海面上。方教练唱着歌,望着渤海的出口,我看到,他的眼睛有些湿润了。
渤海是上天恩赐给中国的在世界也也是最好的内海之一,在渤海的怀抱内,有着多少天然的良港,有着何期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但一出了渤海口,厚重的历史与现实的痛楚与悲壮,就像比海风还要剧烈地冲击着我们的心。
那次,我就是那样感受的。
方教练,那不经意间望着渤海口的一眼,只怕也是如此吧。
还记得么,诗琳,我跟你说过,那天我们头一次去l城军校后山的靶场割草,那么广阔的草地,弯下腰来鼻中满是青草的涩香。我说,一个军人,革命军人,如果不曾弯下腰来,闻过这片生养自身的土地的味道,那么他又何以奢谈保卫?现在的情况,也是如此。站在高高的&ldo;汝昌号&rdo;的甲板上,看着前方的大海的广阔,其实未必能够真切地感受这片水域,而坐在徐行的舢板上,伸手便可够着海水,身上不时吹着海风,被飞溅的浪花打湿,我们,对于大海的认识,明显又是另一码事了,更真切,也更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