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流逝,搬迁至蓉城的It运维支撑部也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前几个月还坐得稀稀拉拉U1-2楼现在都已经没了空位,前段时间林总刚去把U1的3楼要了过来没多久,这会儿也快坐满了。
其中主力军自然还是应届生新员工和一些外包同事。
当然也有一些本部门之前一直留在鹏城的同事,逐渐发现留守那边没有前途后还是陆陆续续又主动申请过来了两批人,其中就有跟陈默私交比较好的刘洛辰。
他过来那天【打工人都是人上人】群里的小伙伴们还为他接风洗尘,陈默自然也参加了。
虽然在聚会过程中大家极力表现出依然是私交好友的样子,但是陈默还是能感觉到一些不同。
比如张福全和胡笳会下意识的坐陈默旁边,比如以往老爱调侃陈默是大佬的岳军再也不大大咧咧的调侃,比如老爱灌大家喝酒的刘岱宗也会刻意避开陈默、张福全和胡笳。
至于前面说到的外包同事则基本上都集中在四级部门热线中心(张平安张总负责)和陈默下属的五级部门It服务部里面。
说白了这两个部门就是以外包员工为主,两个部门中华兴员工存在的意义就是管理外包同事。
外包文化自古以来就是华兴的一部分,就像湾湾自古以来属于祖国一个道理。
只是华兴的外包文化通常都不太正面,外包同事在心声社区吐槽最多的便是说自己受到了歧视或者不公平待遇。
这些现象确实是存在的,有些华兴员工确实自我感觉良好,看见黄色工卡的同事就充满优越感。
对了,这里说一句,华兴员工是灰色工卡,所以在公司一眼就看出来是华兴员工还是外包员工。
在系统中,华兴员工的工号是纯数字,外包员工的工号都是“wx”开头的,也是一眼就能识别。
其实华兴员工那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还不止体现在这个方面。
在两三年前的鹏城,有些华兴员工下班离开公司很远了还把工卡戴上。
原因是在鹏城发展的外地人或者本地的坐地户们,都知道华兴公司的待遇好,那些出了公司还戴工卡的员工无非是想满足一下虚荣心。
当然,有炫耀的就有看不惯的,所以另一批华兴员工则总结出了华兴三大傻铁律,第一条赫然就是:华兴三大傻,出门戴工卡。
最近中午和陈默一起吃饭的小团伙又增加了两个人,吴锰和李俊涛。算上张福全、胡笳、舒丹丹、陈思雨跟何民丰,经常是一行八人浩浩汤汤的走去食堂。
吴锰是陈默大学李晓薇的老公,也是陈默校友,自不比多说。
李俊涛则是刚来投奔陈默没几天,他是陈默的发小,父母也是兵器集团的,从小和陈默一起长大,和陈默一样,在兵器集团子弟校从小学一年级念到初中毕业。
只是高中时陈默念的南贡一中,李俊涛念南贡二中。
李俊涛高中成绩比陈默好一些,最终考上了西川唯二两所985之一的蓉都科大,而陈默则是念蓉都交大。
两人本就是发小,大学还同在一个城市,关系自然很好,甚至发展到后面李俊涛宿舍的舍友也都跟陈默处成了好哥们儿。
大学毕业的时候陈默直接选择了工作,而李俊涛被保了研,去年也就是2014年才毕业。
也不知道李俊涛属于是幸运还是倒霉,毕业进了华兴集团It下的一个2级部门,叫It审计部。
这个部门属于典型的养老单位,负责人也是空有级别没有太多实权。
作为一个二级部门,整个部门总共30多号员工,只在每年年中和年底搞两次审计,还得配合外部审计,以外部审计结果为主。
横向对比一下陈默他们这边的二级部门,信息工程部,总人数3000多人,算上外包同事奔着6000去了。
李俊涛不愿意年纪轻轻就提前养老,所以刚进部门时也是积极主动,实际上刚开始It审计部领导还挺喜欢这眼里有活的小伙。
结果想折腾点事情的李俊涛遇到了等退休的领导,自然是胳膊肘拧不过大腿。
一来二去领导也挺烦他,时不时给他穿个小鞋。
“我想辞职。”这句话李俊涛和陈默说了大概有7、8次了。
而去年的陈默还只是个17级的工程师,只能是在对方很郁闷的时候安慰一下对方,再传授一下自己在华兴的生存之道。
好在今年自己算是彻底支棱起来了,不过上半年太忙也没有过多关注到李俊涛。
直到上周出差去了趟鹏城,宵夜时李俊涛吃着烧烤一脸期待的问能不能想办法帮他转个部门,陈默忽然才想起这个发小还在“受苦受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