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千门36天局72地局详解 > 第2章 走为上策(第1页)

第2章 走为上策(第1页)

l

风雪兼程,重耳从曲沃赶回了蒲城。

孤零零的驷车在白雪皑皑的关山上长途跋涉,漫漫雪花使重耳心里更显得孤寂而悲怆。他对于申生坐着等待命运的安排,感到无尽的失望,尤其是临别时申生对他的重托,更使他惆怅不已,这好像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嘱咐,重耳不由得想:申生太软弱了,这个嘱咐也太沉重了。

申生如果死了,晋国势必陷入一场乱世浩劫,他一个年仅十

七岁的少年要如何承担领导晋国、图霸诸侯的重任?目前,朝中的骊姬是主要祸源,而贪婪狡黠的夷吾也在觊觎着王位。到那时,他将如何面对这个动乱的危局?他在长长的旅途中,陷入了沉思,只求君父不要赐死生。

回到蒲城的第三天,重耳的外祖父狐突派狐毛来到蒲城,并带来了申生的家臣猛足。

当重耳听到猛足带来申生的死讯,悲怆地说:“申生兄长果然被骊姬害死了。”

重耳对于这个引起朝廷惶乱不安的消息,并不感到意外,只是觉得无比沉重,一种剧烈的悲怆情绪从他心底升起,泪水立时涌出。他想起了申生重复着太子太傅杜原款的话:“被谗言害死了也是可以的,还有好名声留传后世。”重耳想起当时的情景,深深地感受到,申生展现了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殉道精神。

狐毛的弟弟狐偃走过来,拍拍重耳的肩膀,说道:“申生太子知道不出走的后果,他求仁得仁,公子不必过于悲伤。自古立君以长,晋国的嗣君以后就是公子了。”

“舅犯所说,重耳都听从。”

重耳的二舅狐偃,字子犯(一作咎犯),所以重耳尊称他为“舅犯"。

重耳的大舅狐毛,此时也极为郑重地说:

“公子,现在朝廷众臣都把希望寄托在公子身上,太子身边的下军七兴大夫以及里克和邳郑二位大夫都心向公子。父亲认为主公宠信骊姬,可能立奚齐为太子,晋国将因此大乱,然大乱必须大治,最后必将是有道者为君,上苍只把国家交付给有道德的贤君来管理。据臣下所知,朝廷里还有许多大臣,都想来投奔公子。”

狐毛话才说完,门外相继来了几十辆轩车、饰车(有文饰之车),陪乘人员数十人。原来是一群朝臣前来投奔重耳。大夫们一见到重耳,都说太子申生自杀的消息传入绛都,朝野为之震动,大家顿感晋献公被骊姬所迷,朝政无望,因此离开了晋国,来到蒲城投奔重耳。

这些前来投奔的人之中,有被称为谋士智囊的赵衰,有熟读兵家的大将先,有万夫莫敌的颠颉,有文武双全的胥臣,还有介子推、狐射姑、壶叔……等等,共数十人,这批人马正是狐偃曾经说过的一派势力。

重耳看到这么多大臣来到蒲城,又喜又忧,突然觉得自己责任重大。这些大臣都是颇具将相之才的当世英豪,他何德何能,竟能得到他们的看重?重耳感动地说:

“重耳不才,怎敢有劳诸位大夫跟着重耳受苦受难!”狐偃闻言,喜道:

“重耳公子有此历险履难之心,诸位大夫都愿意追随公子,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是诸臣选择了自己要辅佐的嗣君啊!”“公子,”赵衰稽首说:“主公年老,国家多难,妖姬惑主,奸佞当道,臣等不愿与东关五、优施等人同流合污。如今太子已逝,今后嗣君当是公子,臣等愿效忠公子,待公子他日为君,图霸天下。”

重耳扶起了赵衰,缓缓道:

“子余(赵衰之字)来了,重耳无忧矣!”赵衰听到重耳称赞,忙谦逊道:“臣驽钝之资,愿竭诚为公子效力!”重耳对家臣竖头须说:

“先让诸位大夫在馆舍安顿下来,并拨些银两,供大夫们生活所需。”

“臣下遵命!”竖头须跪地答道:

竖头须一手掌管重耳的钱财,因此,大夫们的生活起居,自然也归他统管安排了。

竖头须才刚刚离开,重耳安插在宫中的耳目就从门外飞奔进来,嚷道:

“公子,不好了!”

重耳手按长剑,“霍”地站起,问道:“何事惊慌?”

“主公听信骊姬的谗言,说公子与恭大子申生合谋毒害主公。寺人履奉主公之命,前来诛杀公子,就要到达蒲城了!”

颠颉睁着铜铃般的眼睛,吼道:

“履鞮一来,就杀了他,难道还怕个阉人!”“不可轻举妄动!”重耳语气严厉,脸色凝重。

履是骊姬身边的人,曾经听从骊姬之命,在屏门(宫门当门的小墙)内,向重耳施放暗箭,好在重耳的马跑得快,才逃过一劫,没想到他今天又来了。

所有在场的士大夫全为晋献公此一举动,感到震惊与愤怒。重耳表面镇定,内心却如波涛汹涌,他没想到申生被逼死了,晋献公一点也不心疼,还听信骊姬的话,要来杀第二个儿子。重耳觉得骊姬实在太狠心了,竟如此急于赶尽杀绝。而那曾经雄才大略的君父,居然任由一个女人摆布。

重耳心情沉重,他绝不愿像申生那样坐以待毙。他看了看挤满厅内的人,知道眼前众多谋士与大夫将辅佐、跟随他,他们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众人都看着他,等他拿定主意,如果他死了,他们还指望什么?晋国的老百姓又有什么希望?这么一想,重耳便打定了主意:“走为上”计。他决定要逃亡出走,但他是晋国公子,“逃亡”的话,要留给谋士们去说:

就在重耳暗自沉吟之际,又有探子来报,说履已向蒲城逼近。一时之间,秩序稍稍混乱。魏武子、颠颉匆匆忙忙跑了出去,许多人执起戈戟,拔出刀剑,准备一战。介子推、胥臣等人则以身挡住重耳,以防履鞮冲了进来。赵衰出言道:

“公子,魏武子和颠颉已经去召集众武士,准备对付履,公子千万不能束手就擒!”

介子推、胥臣、壶叔等几位随从纷纷出声,赞同赵衰的说法。狐毛、狐偃和先轸没有说话,等待着重耳做出决定,表明立场。

厅内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听得见。狐毛是一个老实而忠厚的礼学者,他不住叹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