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城上双眼珠
1
周敬王三十六年六月初六日,纤弱的郑旦,终因由妒生怨,积怨生疾,疾而不治,死了。
噩耗传来,在姑苏台避暑的西施和夫差都大惊失色,连夜赶回丽人院。
一进丽人院、秋菊苑的门,西施就听见郑旦的侍婢阿花和移光等几位姐妹的啼哭声。阿花哭着说:
“上午还好好的,说明天可以去姑苏台陪大王避暑了,还说这回大王一定会恢复她的菊妃封号。但下午就不行了,一直喘着粗气,哭喊着要回苎萝村去,见阿妈,会田平哥。到了傍晚,我端药进来,正欲喂她吃,那知就已经。。。。。。";
西施见郑旦平躺在床上,脸色蜡黄,头发蓬乱,一双本来十分美丽的眼睛,竟狰狞地圆睁着,不肯瞑目。
西施扑过去抱住郑旦,哭喊着:
”阿旦,阿旦,阿光姐看你来了。你不该走得这么快哇
夫差长叹一声,走上前去,用手抹上郑旦的眼皮,终于使她的双眼闭合了。他哽咽道:
“这孩子,也太小心眼了。想不到就这样走了,好可怜、真可惜。”
“大王,都怪你答应给她恢复封号,却一拖再拖,使她网在心里,闷出大病来了。”西施埋怨道。
";寡人是答应过,但后来不知怎么就忘了,唉!“夫差回头对后宫总管说:”寡人追封郑旦为菊妃娘娘娘娘,以厚礼葬于黄茅山。“
”大王,臣妾代郑旦妹叩谢大王了,让她在九泉之下心安吧!";
西施跪伏床前,众姐妹见她跪下,也都一起跪了下来,哭成一团。
“都起来吧。你们不要再哭了。”夫差道。
西施哪能不哭呢?想想西施和郑旦长得一个俏模样,又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又是从小一起在苎萝江边浣纱,谁不说是一对绝色的姐妹花呢?后来又一起入吴,共侍一个男人,还共同和夫差玩“强龙戏双珠”的怪诞游戏。不同的是郑旦想不开,看不透这残酷的世界。如今西施仍健在,而她却像一朵刚开放的美丽鲜花,过早地夭折了。
郑旦的早逝绝非西施所愿,却同西施有某种瓜葛,一股莫名的内疚感涌上心头。怪都怪残酷的“吴越战争”,把两姐妹意外地卷入了激烈的斗争漩涡。如果没有勾践的“美人计”,也许这位年仅二十岁的美人儿,现在正与英俊的田平哥过着那男耕女织、恬适而又平静的生活,就不至于这么早便死了,而且是死在异国他乡。联想和她相同命运的自己,又有一种同病相怜、兔死狐悲的悲哀。西施哭她,也哭自己,于是越哭越伤心了。
“人死不能复生。爱妃节哀,你随寡人回贵妃官休息去吧!”夫差劝道。
“大王,臣妾和郑旦姐妹一场,今晚就让我和众姐妹一起为郑旦守灵吧!”西施哀求道。
“这。。。。。。";
见夫差面有难色,西施又说:
”大王,王后娘娘近来多有病痛,大王今晚就陪陪她,好吗?";
“爱妃,你自己多保重,寡人先走了。”夫差由两名官女陪同,到王后正宫去了。
由于郑旦之死,西施和夫差今年就不再到“姑苏台”和“馆娃阁”去避暑了。
办完郑旦的丧事后,郑旦侍婢阿花就调到西施的官里,协助南林女料理西施的生活。移光六姐妹因郑旦刚死,住丽人院害怕,征得夫差同意,也搬进贵妃宫的厢房里居住。这样,西施宽敞的贵妃宫便显得很热闹。
一天下午,西施和移光她们正在贵妃宫的厢房里一起排练新节目,夫差兴冲冲地跑进来告诉她,勾践派文种相国前来还谷子,说勾践很讲信用,借谷万石还了一万一千石,而且都是好谷,比吴国的谷子大多了,颗颗饱满,粒粒金黄,恍如珍珠,连当时反对借谷的伍子胥都很高兴,还建议全部留做今年的种子。但不知为什么,文种却说吴越土地不同,能否做种子要慎重考虑。其实,吴越土地毗连,气候相近,有何不可以呢?接着他说:
“爱妃,去年范蠡来借谷子,除伯太宰一人外,个个大夫都反对,连我也犹豫不决,但你闹得要生要死,我舍不得你,才勉强下旨开仓借谷。今年越国加利还谷,你也不用听闲话了,而且还立了一功。”
“大王,臣妾只是要和故乡父老百姓同挨饥饿,一表孝女之心、游子之情,并没有要你借谷给越国呀。所以,立功之说,臣妾不敢当。”西施笑道。
“你何必对我直说,只要你给我一个眼神,寡人还能不办吗?咳,也是前世欠你的债,今世要偿还。谁叫我这么爱你,爱得连万石谷子都不在乎!”说完,竟当着移光六姐妹之面,把西施横抱回主卧房里去。
“大王,你现在不是一个西施和万石谷子两样都不丢吗?";”那当然,所以我今天特别高兴。“
”文种相国人呢?怎么不来见见我们越国来的姐妹?";“他已经回去了。”";真没良心。“西施骂道:”当时我们临离开越国时,文相国说会经常派人来看我们。现在都来两年了,有谁专程来看我们呢?";
“有寡人疼你,还要他们看么?";
”大王,越国还的谷子是怎么样的?拿一粒给我瞧瞧,看不到故乡人,瞧瞧故乡谷,总可以吧?";
“当然可以。寡人明天就命人送一把给你瞧个够。那确实一粒粒像珍珠一样。越国虽是一个蛮荒的小地方,却灵气漫山川,尽出好东西。既有两位仙女,又有两根神木,还出万石金谷,真让人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