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千门36天局那一局最厉害 > 第3章 第三朝廷(第1页)

第3章 第三朝廷(第1页)

八月初一,太子朱常洛登基称帝,为“泰昌帝”。初二,下诏起用邹元标、王德完等四十八名前朝名臣,即所谓“东林党人”;与此同时,升王安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即所谓“内相”。

这期间,给事中周朝瑞上了一道:“慎初三要”的奏疏,建议“任仁贤、广恩泽、逐嬖幸”。特别提请“停止金花银两”,断了内宫一笔可观的脂粉钱,用以补助辽东前线的欠饷,让缺衣少食的战士,不至于继续逃亡。

这道理自然明明白白。八月三日,泰昌帝下诏嘉纳,消息不到一个时辰便传遍了大内。

不到半个月,太监、宫人们接连面临三大噩耗。

一是万历帝驾崩。

万历帝虽然将宦官追加到十万人,将守活寡的宫人增到九千,铸成了人间的大恨;但他让太监们以开矿、收税的名义,奉旨掠夺,让宦官们获得了重大的实惠,不但既得利益者怀念他,未得利益的宦官与官人,对他的逝世,更引为一大憾事,认为假若万历帝不死,这些好处迟早会轮到他们头上的。所以,万历帝之死,对他们而言,是一大打击。

第二个墨耗,是泰昌帝下旨“撤回矿监与税使”。二十多年的矿监、税使活动,由于人马轮翻更替,已有约三万宦官从中获得可观的好处,这好处几乎相当于一个书生辛苦半生当了县官的那种收益。这种好处,对另外七万人而言也不太遥远,差不多是指日可待;而未实现的目标,往往更诱人;然而,泰昌帝撤回监使的圣旨一下,实时粉碎了七万人的希望,煮熟的鸭子突然飞走了,这种失落感与“珍藏的财宝忽然不翼而飞”几乎相同。

第三个噩耗,便是“停止金花银两”了。

所谓“金花银两”实是大内宦官、官人的月例钱,是他们衣着、花粉、佩饰的一种优惠津贴。对普通宦官与官人而言,断绝升官发财的希望固然难受,但只要“金花银两”的月例钱,照发不误,他们依然可以过着与豪华紫禁城相衬的物质生活。这种丰厚的物质生活,是他们以绝嗣、守活寡的代价换来的。他们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外人是难以想象的,而他们每日都在煎熬中感受这一代价,唯有丰厚的物质生活,才能使他们的心里得到某种平衡。而今“金花银两”的取消,等于撤掉他们心中最后一道堤防,内心长年积蓄的痛苦与屈辱,汹涌地冲决了出来,到处是一道道大浪,后浪又推着前浪,互相挟持,互相推动。。。。。。

不到一个时辰,“黑婆婆殿”中已挤满人潮,后来的宦官、宫人只好围在殿外,一重一重复一重,外面也是人山人海。。。。。。

“黑婆婆殿”的神龛上,燃着一对红烛,炉中插满着香火。闪烁的烛光不能及远,殿中黑压压一片,尽是人头--浮动的人头,哭泣的人头!烛火中,仿佛有无数萤火虫明灭,那是一双双泪眼。

今夜的聚会是不犯忌的,因为内廷向来允许宦官与宫人向黑婆婆祈祷,更何况今日是大行万历皇帝宾天后的第十四日,那是“二七”丧日。有身份的人,可以到灵堂吊祭,普通宦官及官人自然是到这里哭灵。

忽然,一个苍凉的声音压下一片嗡嗡声,在夜空飘荡:

“黑婆婆。。。。。。仁慈的黑婆婆!全知全能,法力无边,最了解我们的疾苦。我们是天下最可怜的人,命中注定我们是终身奴婢,注定我们孤苦零丁,注定我们断子绝孙,我们的归宿是荒野孤坟!黑婆婆,你显显灵吧,救救我们这十万九千人啊。。。。。。";

人们终于惊诧地发现,这人是为大家祷告,于是跟着那人一句一句的祷告着,好在那人句句分明,念得极其缓慢。

";。。。。。。我们都是良家子女,未有过失,自幼入宫,逆来顺受,有冤不能诉,有苦肚里吞。。。。。。";

大家祷告到这里已是泣不成声,化成一片哀号;但那领祷的人,却依然念诵下去:

";。。。。。。我等与绝望同行,和孤独共枕,量着脚步入荒冢,数着滴漏见阎罗。太祖痛惜我等孤苦,恩赐金花月例银,慰我寂寥;今有恶煞,欺君违制。停我月例银,十万人落魄;夺我脂粉钱,六官无颜色。。。。。。";

念到这里,其声转悲为愤,群情激昂。

”我辈完了!“有人尖声哀号。

”严惩欺君灭祖的恶煞!“有人狼嚎道。

”杀了周朝瑞!“有人咆哮!

殿中沸沸扬扬,乱成一片,一发不可收拾,殿外的人群则齐声嚷嚷:

”黑婆婆!显显灵!黑婆婆!显显灵!。。。。。。。";

2

崔文升急步回到了干清宫“西暖阁”,向郑贵妃禀报“黑婆婆殿”里生事的情形。

郑贵妃静静地听着,一言不发。万历先帝的灵柩已移出了干清宫,寄在仁智殿,泰昌新帝朱常洛,即位后也住进干清宫“东暖阁”。按理,她早该离开于清宫,移住别官;但是她不走,在等待泰昌帝的一句话,即兑现先帝遗诏,册封她为皇太后。不册封她是不走的,因为这对她及其爱子福王爷都非常重要,

崔文升原是贵妃的近侍,由于贵妃推举,在万历帝病

重期间已升为秉笔太监、掌御药房。贵妃待他将“黑婆婆

殿”上发生的事说完,即涩然道:

“你觉得这很要紧?";

她心想,我册封皇太后的事,到底有没有眉目?你不说此事,却扯到黑婆婆身上,莫非册封太后的事搁浅了?

崔文升微微一笑,然后言道:

”皇上今日已口谕阁臣,要册立娘娘为太后。“

”真的?";

“不差,但奴婢以为此事不会顺利。”

“是不是皇上那里美女送太少了?";

”那倒也不是。当今皇上与先帝不同,先帝召见阁臣唯首辅方从哲一人;今上召见则是全部阁臣。刘季晦、韩象云他们,对册封之事恐有异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