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那么多终究还是没用,这日子是人过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如今她最要紧的还是嫁去裴家,只有先离开谢家、离开舅母的眼皮底下,姜铃才可能会有好日子。
年底前,姜铃打算给原身姜铃阿爹阿娘点长生灯。如今她占了姜铃的躯壳,姜铃的阿爹阿娘自然是她的阿爹阿娘,她要成亲了,总要告知爹娘一句的。
听庄上的丫头说,在双喜庄附近,有洛阳最大的长生观,那里的道姑长生君是最神的,问她什么她都能答上来。
只不过去岁长生君羽化了,自此去观里就只能点长生灯,不能问事了。但这也不打紧,因为姜铃原本就只是要去点灯的。
姜铃前一天就拿着糯米粉和着馅料,再印好了花样子做糕。
花样子是她阿爹打出来的,一套十二个,从前的姜铃最是喜欢,所以从蜀地一直带到了洛阳来。
花糕有梅花的、牡丹的、月季的、桂花的、荷花的,一个个做好了,逼真得不行。
几个没见过小丫头围着姜铃,看得口水都要流出来。
更别说随着灶上的温度上升,笼屉里的热气,带着些奇异的香甜,疯了似的往外头冒去……
等到后头蒸笼被打开时,那清甜的香气更是疯狂的冒出来。霸道地闯进人鼻腔里,就像是有双酥手在勾着人的魂向前!
这时,糕团蓬松暄软,已经是让人移不开眼了。却没想到后头,姜铃还有妙招。
她开了个白瓷罐,从里头露出来金黄色的点缀着粒粒丹桂的蜜浆。然后一勺勺点缀在花糕上,那糕团一下就变得可口勾人!
余温,加热了桂花蜜的香气,顿时变得浓郁到爆炸!
引得周遭的小丫头纷纷凑过来。
就连平日里最是谨慎的王管家,也是稀奇地看过来。几双眼珠子,一下全挂在了那一笼屉的花糕上。
见着这样,姜铃便招呼他们来尝尝。
原本姜灵就是美食博主,如今更继承了姜铃的记忆,升级成了小当家!
若不是这时代没有特效,估计在花糕开灶的瞬间,就要迸射出光芒来。
而比样子更绝的,是花糕的口味。
这不入口还不晓得,一入口,简直把人的舌头都要吞进去了。
【这、这世上怎么有这样好吃的点心!】
王管家自诩在国公府多年,见过不少的世面。
但他是真没想到,眼前这花糕竟然比他这辈子吃过的东西都要美味!那一口下去,简直整个人都要熏成桂花味的!
即便他不是个嗜甜的,此时也是完全停不下拿花糕的手!
更别说那些才进庄子的丫鬟、婆子,有的更是吃到哭起来。说自己这辈子就没吃过这样好吃的东西,今日吃到这花糕,就算是明日立刻死了,也值了!
后头第二日清晨,姜铃带着剩下的花糕去了长生观。
观外的山脚下,很是繁华。
来上香点灯的人多了,自然有不少的摊贩聚在这儿吆喝。或是卖胡饼、或是卖羊奶,好不热闹。
姜铃也跟着人群,略微买了些吃食。
但胡饼不够呛,羊奶又太腥,这些小食虽然新鲜,但姜铃吃着终究还是感觉少些滋味。
不像阿爹教姜铃做饭时,会放许多的木姜子,还教着用些姜、蒜,炒制提香。
哪个厨子不偷吃?原身的姜铃在灶上忙活多年,自然也养刁了一根舌头。连带着现在的姜铃,也变得嘴刁起来。
拾阶而上,姜铃也在观前投了香火,随后提着花糕往里头走去。
只是这外头人多,不多时陪她同来的婆婆丫鬟就被挤了出去。
见着这样,姜铃也不着急,只是隔着人同她们说了,等会儿在山下卖胡饼的摊上等她。随后,她就跟着人流上了山。
观里点长生灯的人很多,姜铃寻了许久也没找到空处。手上的花糕样式繁复,若是放在这里被挤着坏了样子了,倒是可惜。
于是姜铃就问起了观里一个小道士,看看哪里还有空位,能点灯、放花糕的。
小道士给她指路,说是离这不远的后院里,还有空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