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成了精的狐狸,宋祭酒自然不会因为姜灵的一句话,就相信她说的什么食补之法。
国子监不是他一人说了算的,必须好好计划一番才是。
首先,他先是从府里找上几个生了病的杂役。
有咳嗽、风寒、脾虚的,让姜灵算算如何调养。
“咳嗽的,先要看看是怎么引起的咳嗽,我看他舌苔,是风热导致的。喝冰糖炖雪梨或是银耳百合羹,三至五日就能见效。”
“风寒的这位,如今怕冷、身上没发热,并不算严重。一剂生姜红糖水下肚,并吃两天葱白粥就行。”
“脾虚不是急症,是慢病,慢病需要疗养。红枣小米粥,吃足两旬可见效。”
起先听姜灵这样说,几个杂役都是一脑门子雾水。那上面的食材并不便宜,就算是有了方子,杂役们也没银子吃。
还是宋祭酒吩咐了下去,让宋管家寻了食材。姜灵见状也不藏私,全做给了府中的厨子看。
几天下去,三个杂役的病状都明显好转。
这下,宋祭酒也没再怀疑。
这姜灵,是真的会做药膳!
确定姜灵可用后,宋祭酒便将这事,同典簿厅的典簿商量。
承包食堂?这是听都没听过的事儿!
但如今学里的用度显然过了,若是继续这样浪费下去,等年底回禀圣人时,宋祭酒和典簿都要挨训。
尤其是典簿厅,上下官员都是专管文书档案和财务账目的。这国子监食堂的亏空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儿,各项收支若是真的计较起来,怕不是要全部彻查一次。
能在官场上混的,大多都懂得瞒上不瞒下。食堂里的油水丰腴,典簿厅的怎么不知?只是里头脉络太多,况且上下打点的不少,若是真的闹起来,怕是大家伙儿都要遭殃。
所以思来想去,典簿点了头,将这事儿记下,准备后头写成折子呈送上去。
毕竟这圣人对国子监一向宽余,尤其是信任宋祭酒。只要是一心为监生们好的事儿,上头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他小小一个典簿,还是不要凑上去惹眼。
“但祭酒大人,咱们丑话还是要说在前头。”
“这弄什么承包,真能赚多余的银钱,咱们是不求了。”
“只求这法子,真能让食堂换换气象!这些年来,为食堂的事儿,不知筹谋多少,但就这小小的虱子,竟就是怎么也除不干净!”
“这回承包,咱们就算是为了全体监生的福祉,铤而走险一把!”
“但若是年底,新改的食堂还是同从前一般,各处都是支出浪费,那祭酒大人也莫怪我同圣人上报了。”
说完,典簿打着手里的算盘,一双眼睛跟着珠子飞转。
看着他这样,宋祭酒哪里不明白他这话的意思。
这话差不多是明说,这承包的事儿算是过了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