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四书五经,宋应知只要肯下功夫、多用点心就能记住,可他一个理科生,在诗赋方面确实没那天赋,学了几年也就那样,中规中矩。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大夫子,那学生这次岂不是没希望了?”
宋应知失落的问道。
然而,孙秀才却是笑了一下,“知府大人虽倾向于文采飞扬的文章,但你的文章条理清晰,论述有据,也不失为一篇佳作,老夫担心的是你的排名……”
后面的话,孙秀才没再继续往下说,但宋应知已明白他的意思。
孙秀才这是在担心他排名靠后,巨大的落差会让他深受打击。
可在宋应知看来,能考中已是万幸。
“夫子放心,学生已有心理准备。无论结果如何,学生都会坦然面对。”
宋应知恭敬地说道,人外有人的道理,他还是明白的。
宋应知年岁虽小,性格却不骄不躁,孙秀才见此,十分欣慰。
两人交谈一阵后,宋应知估摸着他爹行李也收拾差不多了,当即便与孙秀才告别。
回到宿舍时,宋大河已经收拾妥当,除了纸墨笔砚和宋应知要换洗的两身衣裳被装在包袱里,其他的东西和族人送的吃食通通都被宋大河放进背篓里,装得满满当当。
见儿子回来了,宋大河便催着说道:“石头,你的东西爹都给你装包袱里了,你看看还带点啥。”
闻言,宋应知顺着宋大河的话打开包袱,确定东西都带齐后,两人带上行李就往城西出发。
此去鹤州需要两日路程,原本宋应知是打算与自己两位师兄结伴同行,但因为生病就给耽误了。
现在,父子俩人只能独自前往府城,单独租一辆马车太贵了,父子二人打算去城西看看有没有商队去往府城。
正好宋大河这些年都在城西干活,认识不少商队的人。
父子俩到了城西没多久,便打听到有好几个商队都要路过鹤州。
其中一个商队宋大河还经常帮着搬货,商队的管事见是熟人,便同意两人跟着一块上路。
不仅如此,费用还比马车便宜了大半,对此,宋大河高兴得不得了。
只是很快,他就后悔了。
因为是商队,二人只能跟着众人坐在堆满货物的马车上,一路上风尘仆仆,异常颠簸。
来到这个世界后,宋应知可算是坐上这里的交通工具,不仅抖得屁股疼、脑袋疼,连胃里都是翻江倒海。
好不容易病好了,现在又遇上了新的困难。
想吐又吐不出来的感觉,可把宋应知折腾坏了。
看着宋应知的小脸儿又白又紫,宋大河一脸愧疚。
“哎!早知你会如此受苦,爹就不该为了省这点钱……”
“没事的爹……再坚持坚持就到了。”
宋应知无力的摇摇头,他自己也想不到会晕马车。
路途遥远,临芳县到鹤州的官道荒凉无比,没有客栈,夜里商队只能找了一处宽阔之地休息。
担心宋应知着凉,宋大河在孩子睡着后,脱下自己的外衣给他盖上。
却不知,宋应知并没有真的睡着,颠簸了一天,他实在难受,毫无困意。
直到身边传来均匀的呼吸声,宋应知才缓缓睁开眼睛,他微微低下头看着盖在身上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