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西那边。”
一听在西市,宋童生眉头皱得更死了,他满脸不赞同!
“城西那处是商人做生意的地方,住的都是商户,你一个读书人怎么能住到那种地方!若被其学子知道了,你脊梁骨都不够他们戳的!”
说着,他便催着宋大河道:“大河,你赶紧回去把行李搬来!这几日先住在这里!”
“哎!堂叔,我这就去!”
宋大河没想到事情会这么严重,转身就回客栈。
宋应知想要阻拦,却发现宋大河人都跑没影了。
“堂爷爷,事情没那么严重,我就待在屋里看书,不会受外界打扰。”
宋童生明白他的意思,他对着宋应知认真解释:“士农工商,商人地位最低,学子们瞧不起商人的同时,又嫉妒他们轻易就能赚取大量的钱财……而自己明明寒窗苦读十几年,也未必榜上有名。”
他看着宋应知,继续说:“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会贬低嘲笑商人,就算偶有一视同仁者,也轻易不会和他们共处,你若要做读书人里的异类,轻则会被读书人耻笑、排斥,重则会影响你的科举之路……毕竟,那主考官曾经也是读书人。”
宋族是商户出身,宋童生在很早以前就明白了这个道理,这也是为何他们一家没与族人住在一起的原因之一。
听完宋童生的解释,宋应知恍然大悟!
是他想得过于简单了,但这会儿其他客栈早已订满。
无奈,最后宋应知只能听从宋童生的建议,暂时借住在他家,等府试结束,再做打算。
接下来的时间,二人一问一答,宋应知向宋童生请教了不少关于府试的要点以及考官喜好之类的事。
相比孙秀才而言,宋童生对此次主考官了解颇多。
“这知府大人祖籍江苏,出身江南名门望族,据说家里还曾出过大儒!这位大人从小就饱读诗书,年少成名,素有‘江南三才’之称。”
宋应知仔细听着,心中早已阵阵哀嚎,此刻,这个知府大人的学识在他脑海之中具象化,就好似王安石、欧阳修等做为主考官来给他出题考试。
他何德何能,才能让他们一眼相中自己的文章?
宋应知无比绝望,却不能表现出来,免得宋童生一把年纪了还要为他担忧。
见宋应知表现还算冷静,加上他是这届县案首,宋童生便误以为宋应知在文采方面有足够的信心。
因此他继续说道:
“明年,这位大人任期刚好满三年,若考绩平平,则升迁无望,这次府试对他而言意义重大,因此,科考题目不会简单。”
闻言,宋应知压力巨大!
这次要是落榜,前山村他都不敢再回,宋老头会撕了他。
他与宋童生相谈半日,得来的全是坏消息。
宋大河刚收拾好新屋,就见宋应知闷闷不乐的从堂厅出来,手中还拿着一沓纸。
这是宋童生给他的一份誊抄邸报,虽然这是官府好几年的邸报,但总比没有的强。
宋大河心中一惊,赶忙询问发生何事。
“爹,我没事,就是想家了。”
不想让宋大河跟着焦虑,宋应知勉强打起精神笑着说
这么一说,宋大河心情也跟着失落,他也是第一次去这么远的地方,这里哪哪都要花钱,还死贵,他也想家了……
喜欢种田不成,只好科举发家请大家收藏:()种田不成,只好科举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