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脑海中不停搜刮着曾经读过的诗词,试图从中找到灵感。
许久,宋应知才打算从“报与桃花一处开”入手,思索着如何以桃花的视角来展现菊花的独特。
有了头绪,他提笔开始书写。
写着写着,又觉得不够完美,遂又换个方向重新构思。
时间在宋应知的苦思冥想中悄然流逝,眨眼间午时已过。
磨了一早上也没能写出一首好诗,宋应知十分焦虑,连饭也顾不上吃,继续抱头苦想。
对面的考生见他今日一反常态,饭不吃午觉也没心思睡了,纷纷嗤笑!
看吧!昨日过得有多舒适,今儿就能有多痛苦。
反观他们这边,这会儿几乎都已停笔,只等交卷钟声响起。
整个下午的时间,宋应知连着写了好几首诗,不过都不大满意。
最后迫于收卷时间快到了,他无奈将其中还算过得去的两首誊抄上去。
写完考卷,宋应知仔细检查了几遍所有的答案,确认无误后,这才满脸疲惫地等待着交卷。
这次的诗赋做得勉勉强强,能不能上榜,听天由命了……
当交卷的钟声响起时,宋应知把考卷整理好,随后交给士兵。
走出贡院的那一刻,宋应知看着天上的层层阴霾,内心也跟着愁云惨淡。
遥想当年,他也曾是学霸一枚,如今竟要陨落在这科举之路的出发点上了。
难怪那些流传千古的诗人、文学大家没几个能考中进士前三甲。
“唉……”
想得再多也无济于事,眼下还是先回去。
宋应知提着考篮从人群中挤出来,正打算找宋大河,就瞧见了他爹往自己这边跑。
“石头!石头!爹在这儿!”
宋大河边跑边叫唤,等到了宋应知跟前,赶紧接过他手中的考篮,随后蹲下身道:
“快上来,爹背你回去。”
宋大河中午过来贡院门口等着了,在宋应知出来之前,他看到不少考生出来后,晕的晕,病的病,少有人能自己走回去的。
于是,不等孩子开口,他便主动蹲下身,打算背着孩子回去。
宋应知听话的靠在父亲背上,他今天就吃了半个馒头,在考场上只顾着想诗,现在放松下来才发现自己又累又饿,哪还有力气走回去。
父子俩一路无言,很快就回到了宋童生家。
宋大河先把孩子放在床上,随后又出去端了碗白米粥回来。
“石头啊,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
宋应知微微点头接过,三两下全给喝进肚中,见此,宋大河又去厨房盛了一碗回来。
一连吃了三碗,宋应知才有了饱腹感,人也有力气说话了。
“爹,有没有热水?我想洗个澡。”
两天一夜没换衣服,他现在一身都是考场内的那股臭味,难闻至极。
喜欢种田不成,只好科举发家请大家收藏:()种田不成,只好科举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