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知被说得面红耳赤,但依旧继续说道:“先生还未出题考过学生,又怎知学生愚笨?”
“考你?!”
老先生随意擦拭了一下额头上的汗水,看向宋应知:
“那老夫就考考你……故折矩,以为勾广三,股修四,则径隅多少?”
宋应知一听,瞬间松了一口气,他迅速答道:
“径隅五!”
这是一道数学题,即现代所学的勾三股四弦五。
先生所问的题目翻译过来便是:当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三,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四,那么斜边的长度是多少?
见宋应知答案脱口而出,先生总算端正了态度,他继续问道:
“今有五家共井,甲二瓮,乙三瓮,丙丁共四瓮,戊独取一瓮,今井中出水五瓮,欲以衰分之,问各得几何?”
这一题大致意思是五家共用一个井,甲家取两瓮水,乙家取三瓮水,丙丁两家共取四瓮水,戊家取一瓮水。但现在井里只有五瓮水,该如何分配?
宋应知思考了片刻,很快就回答:
“甲家得一瓮水,乙家得一瓮半水,丙丁两家各取一瓮水,戊家得半瓮水。”
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就得出答案,看来这小子算数天赋不错,先生抚了把花白的长胡子,继续问:
“此次府试,你算术题的答案是什么?”
宋应知回:“五十。”
为显科举不会出现徇私舞弊的情形,每次科举上榜的答卷,官府都会誊抄一份张贴出来。
先生定然是看过题目了,才会问他答案吧?
果不其然,
先生听后,当即点头,甚是满意!
“小子!你在算数方面表现还行,的确算不得愚笨之人。”
接下来的时间,先生又问了宋应知几个学识方面的问题。
与当年孙秀才的提问方式不同的是,先生一上来就问了宋应知一道四书题,这就好比现场创作一篇八股文章。
临时发挥,又不许动笔,整个回答的过程,宋应时而停顿,时而出错,总之一篇文章作得一塌糊涂!
听得先生眉头紧锁,他又给宋应知出了一道策论与诗赋。
直至宋应知全部答完后,先生才满脸嫌弃地看着他,说:
“除了算数与策论还算说得过去,你的八股文和诗赋简直糟糕透顶!狗屁不通!依老夫看,你这次能中孙山,全凭这道算术题!”
见他一脸茫然,先生便解释道:“老夫听闻,此次府试,一千多名考生里,做对此题者不过二十余人!”
听到这番解释,宋应知顿时有种劫后余生的庆幸!
若没有这道题,那他岂不是要名落孙山了?
“行了臭小子!你过关了,明日来入学吧,虽说你的文章死板且毫无灵气,写的更是又臭又硬!不过算数天赋惊人,策论也比常人强上数倍,老夫勉强收下了。”
听听这话说的,像是夸赞人的吗?宋应知被骂得瞬间心生自卑!
但还是红着脸回道:“多谢先生!”
“行了!老夫该去授课了,其他的,你问老杨就行。”
先生摆了摆手,转头去了前院。
宋应知无奈,只得向先前带他进来的老者询问拜师的流程以及其他相关事宜。
从私塾出来后,一直紧绷着的神经总算放松了一些。
喜欢种田不成,只好科举发家请大家收藏:()种田不成,只好科举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