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你这个年纪能考上举人,是多少人都比不上的,若能静下心来好好游学几年,多看看我朝的大好河山、各地风土人情、结识各方才子,没准还能有机会。”
见宋应知一脸失魂落魄,魏县令心中不忍,便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本官年轻时,可没你这般顺风顺水,后来去外面游学几年,增长了不少见识,才走到今天这个位置。”
“你能考上举人,说明脑袋并不笨,只是在学识文采这方面久不开窍,没准出去游学几年,看得多了,这份枷锁自然而然的就解开了。”
听了魏县令的话,宋应知眼睛不由一亮!心中豁然开朗。
游学?!
这是他从未想过的,如今经魏县令这般提点,他瞬间明白自己问题出在哪里。
被禁锢在鹤州这个地方太久了,连着思想也跳不出这里。
一直以来,他对于上一世自己的劳死过于执着,自读书开始,就一直把念书当做他出人头地的跳板工具,从来都不是真心实意想要去念书。
对于八股文和诗赋,这些年他一直都是靠着固定模板公式套入,甚至还利用了题海战术的便利省下了作诗的时间。
他从来都是不是真心实意的爱读书,又怎会在这些方面出类拔萃呢?
“多谢大人教诲,学生记住了!”
宋应知躬身行了一礼,十分感谢魏县令的点醒。
也许,是他对这个地方太过执着了,或许换个地方就会有不同的心态与境遇。
宋应知当即决定,等把这里的事情解决完,他就是带着李游出去游学几年。
等时机成熟了,他再去参加会试。
从县令大人书房出来,宋应知办好文书等事宜,又去了一趟县学办理退学。
李游早已先行一步去县学收拾行李,等自己办好退学事宜,再与山长和几位教谕告别回来时,他已经将所有的行李收拾妥当。
“公子,这么多行李,就我们两个人怎么搬得动啊!要不我去城西找几个人回来帮着搬?”
看着这一摞摞厚重的书籍,外加其他衣服被褥、锅碗瓢盆等,李游只恨自己没有三头六臂。
宋应知听后,微微摇头,“不用这么麻烦,出去找个板车来就行,你在这看着,我去去就回。”
虽然现在自己不缺钱了,但也没必要浪费钱请人,请一个人力拉夫就能一次性解决。
没多久,宋应知就在县学门口招来一个人力板车,三人将行李装好,就往城中宅院去。
因二哥还在外面,宅中只有二嫂和几个丫鬟家丁。
宋应知把东西搬到一间空房后,与二嫂简单问候两句,就又回前山村了。
没过几天,宋族重开祠堂,告慰先祖后辈考取举人一事。
宋应知身穿襕衫,头戴儒巾,站在族人最前方,带领众人一同祭祀祖先。
仪式结束后,大家坐在祠堂开始商量族人今后的未来。
“石头,你今后,可有何打算?”
如今,族中威望最高的,就属宋应知的这位三爷爷。
此刻,他就坐在主位,一脸欣慰的看着族中最有出息的孙辈。
“三爷爷,我年纪尚浅,定是还想出去闯一闯的,前几日,孙儿幸得县令大人指点,只等过完年,爹娘出孝后给我张罗亲事,之后便打算出去游学几年,回来再去京城参加会试。”
说到这,宋应知顿了顿,从怀中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银票放在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