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一早,天才蒙蒙亮,宋应知便与李游背上行李进京。
此行两千五百多公里,预计一个半月时间能到京城,这是在天气好的情况下。
但眼下已入冬,过不了多久,大雪就会封路。
这种情况想要借着马车进京几乎不太可能,宋应知细细思考,决定先驾车到洞庭湖,再从洞庭湖走水路沿长江抵达金陵,再在金陵转乘客船北上至京杭大运河,从京杭大运河北上进京。
从鹤州往洞庭湖,马车需要十五天左右。
也就是说,他们一到洞庭湖,大雪就开始封路。
这种情况下,雇到马车的可能性很渺茫,宋应知只好再次打起商队的主意。
二人背着行李在临芳城西城门站了一天,傍晚时分终于等到了一支要去往洞庭湖的商队。
宋应知立即拉上李游,上前询问:
“几位大哥,我二人是进京赶考的学子,眼下大雪将至,道路难行,我二人在这站了一天也没雇到马车,听闻你们商队也要去洞庭湖,不知可愿捎上我二人,我们愿意支付相应的报酬。”
商队领头的是个满脸络腮胡的大汉,他本不想理会二人,但当听说是进京赶考的学子后,他上下打量了宋应知和李游一番。
问:“你是举人?”
宋应知忙不迭点头,“正是!”
见对方眼神狐疑,宋应知立即从包袱里拿出举人文书。
看到上面的官印后,领头才卸下防备。
不是不信,是因为读书人一向看不起他们这些生意人,又怎会与他们同行。
想了想,他开口说道:“搭车倒也不是不行,只是我们商队这次去洞庭湖比较赶,行程安排紧,中间除了补充物资,不会在任何地方停留,且马车都是露天的,这寒冬腊月的,你们二人可受得了?”
宋应知赶忙点头:“大哥放心,我们绝对不会耽误贵商队的行程。”
络腮胡大汉思索片刻,觉得有个举人跟着,路上也能省去很多麻烦事,便同意了。
“行吧,你们去最前面的那辆马车先坐着,一会儿咱就出发!”
“哎!多谢这位大哥!”
等了一天,终于有商队要去洞庭湖了,宋应知与李游十分高兴,赶紧背上行李去往商队最前头等着。
没过一会儿,商队马车的货都上齐后,只见那先前的络腮胡大汉缓缓朝他们坐着的这辆马车走来。
“小先生坐好咯!我们现在要出发了!”
一上马车,领头就坐在二人前头,拿起马嚼子上的缰绳一拉,大声吼出一句:“驾!”
话音一落,马车开始缓缓向前移动。
车上的货比较多,很多还都被蛇皮袋装着,看起来十分沉重,因此,这速度也没比人走的快多少。
宋应知与李游坐在马车上无处下脚,便干脆坐到领头的左右两旁。
“大哥,你们商队打算去哪个地方?”
好似没料到他会主动与他搭话一般,领头先是看了一眼宋应知,确定是在问他后,对方才回:
“回京。”
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