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老头听到门丁这般问话,赶紧笑着说:
“正是!正是!这是临风私塾的宋童生写的介绍信。”
宋老头赶紧把宋应知刚才给他的介绍信递到门丁面前。
门丁见几人穿着并不富裕,即使有介绍信,他也不敢轻易就让几人进来,接过信后便道:
“你们先等一会,我去问问先生。”
私塾大门很快又给关上了,几人只好耐心等着。
这一次足足等了一刻钟,大门才再次打开。
“你们随我进来吧!”
几人一听,皆是一喜,提着礼物跟了上去。
进入私塾后,只见庭院中布置简洁却不失文雅。那位秀才先生正站在堂屋门口打量着众人。
看到宋应天时,先生顿时皱眉。
“两位可知,我这里只收十岁以下的孩子?”
宋应天平时霸道强势,在家里天不怕地不怕,可自打一进城就变得唯唯诺诺,寸步不离的跟着宋大河。
这会见先生盯着他,眼神威严,更是害怕得躲到宋大河身后。
宋老头一看,顿时明白先生误会了,赶紧笑着解释道:
“先生误会了,此次来求学的是我的这位三孙儿。”
宋应知赶紧向前几步,恭敬地行了一礼。
“学生宋应知拜见先生。”
闻言,先生脸上的表情缓和了几分,目光在六礼上停留片刻后说道:“东西暂且放下吧。”
见下人把六礼拿走后,先生看向宋应知一行人,继续说道:“昨日,宋兄已来与我提及过此事,你虽是他族中后辈,但想来我这私塾,可得天资聪慧才行。”
宋应知一听,明白了先生是想要考他,当即便道:
“请先生出题。”
先生沉思片刻,出了几个学问上的问题,宋应知皆应答如流。
一番考教过后,先生面露满意之色,“虽来得晚些,但根基还算扎实,留下吧。”
宋老头和宋应知皆松了口气,忙不迭地道谢。
“多谢先生!”
既然是友人的后辈,他也没打算为难宋应知。
“老夫姓孙,单名一个琢字,日后,你就称老夫为孙大夫子便是。”
学子们通常都是尊称先生为夫子,宋应知不明白孙秀才为何要加个“大”字,但还是恭敬道:
“大夫子。”
孙琢十分满意,又寒暄几句后,才说道:“今日天色已晚,你们先去收拾好住宿,明日一早再来上课。”
随后,孙秀才便叫了家丁过来把几人带去宿舍。
宋应知的行李都还在宋童生那,这一来一回要花不少时间,他们还要带宋应天去拜师,这事不能耽搁。
宋老头当即决定让宋大河陪着宋应知回临风私塾搬行李,他则是带着宋应天去拜师。
只是宋应知人还小,跟着反而拖累宋大河,于是便让他先去宿舍待着,宋大河自己回去搬行李。
喜欢种田不成,只好科举发家请大家收藏:()种田不成,只好科举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