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贡院结束的日子,尽管直到下午考生才能出来,但宋大河父子俩一大早就来贡院门口等着了。
二人只想占个最前的位置,好让宋应知一出贡院就能看见他们。
随着贡院钟声敲响,等在院外的人开始沸腾,所有人争前恐后的往前挤。
父子俩担心被人挤到后面去,一直稳稳的抓住对方。
很快,宋应明就先看到宋应知被两名士兵一左一右的架着出来。
看这架势,宋应明心急如焚!
“爹!石头出来了!我们快过去!”像宋应知这样脱力到没法走路的考生不在少数。
因此被架着出来时,宋应知并无多大反应,直至自己被一双温暖而有力的大手接住,他才微微睁开眼睛。
“爹、二哥,你们来了……”
说完,不等二人回应,宋应知便彻底晕厥过去。
宋大河和宋应明瞬间惊慌!一路小跑着将宋应知背回了家。
张氏和宋大花看到昏迷不醒的宋应知,吓得脸色苍白,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张氏颤抖着声音说:“这是怎么了?怎么考个科举就昏迷过去啊?”
宋大河没心思安慰张氏,催着宋应明去找大夫:“河生,你快去请郎中来。”
“哎!爹,我这就去!”
说完,宋应明直接往院子外面跑,但这会城里的大夫都忙得不可开交,请也没处请,宋应明跑遍全城,也没找到个得空的郎中。
最后还是管事的出面,让他带着钱家的郎中先去看看。
到家后,大夫仔细地为宋应知把脉,又查看了他的面色、舌苔,好一会儿才缓缓说道:
“他这是连续几日精神高度紧绷,加上休息不足、饮食不佳,身体极度虚弱导致的晕厥。并无大碍,只要好好调养一段时间,就能恢复。”
听到大夫这么说,一家人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又听大夫继续道:“这两日可能会频繁发热,最好有人一直照顾着,吃食上不能油腻,简单的流食就好。”
几人听着连连点头,等大夫开完药方,张氏赶忙按照大夫的嘱咐,去熬煮滋补的汤药。
宋大花则守在宋应知床边,时不时用湿毛巾给他擦擦脸,希望他能早点醒来。
接下来的几天,宋应知一直处于昏睡状态,偶尔会在迷糊中呓语几句。
张氏和宋大花日夜轮流照顾他,每到饭点,就会尝试着喂他喝一些米汤。
可宋应知的身体不仅没好,反而越加虚弱,整日昏昏沉沉!
“这孩子上次参加县试出来也是这样病了大半个月,这是老毛病了!”
宋大河又心疼又庆幸!
“还好来之前,我上山挖了不少偏方药,孩子娘,你赶紧把这个给熬上,先前大夫开的药别吃了,这孩子一病起来啥药都不管用,就这个偏方能治。”
张氏听完,连忙接过药材转身去了厨房,一连喝了好几副偏方。
第二天,宋应知才悠悠转醒,此时距离院试结束已经过去了五天。
宋应知缓缓睁开双眼,只觉得脑袋昏沉,浑身无力,但意识逐渐清醒过来。他看到守在床边的张氏,嘴唇微动,虚弱地唤了声:“娘……”
张氏见他醒来,眼眶瞬间红了,连忙握住他的手,声音带着几分哽咽:“石头,你可算醒了,娘都担心死了。”
宋应知微微扯动嘴角,露出一丝虚弱的微笑,试图安慰母亲:“娘,我没事……老毛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