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面上看来,他一个正规科举出身的举人,去参加明算科属于自毁前程。
在唐朝,明算科属于地位最低的一类科举,哪怕最后中了算术状元,授予的官职最多也就是正八品,地位连同进士都不如。
但今时不同往日,这个平行世界,时代已经到了17世纪初期,很快,算学的时代就要来了。
这也是宋应知毫不犹豫选择明算科的原因。
或许是当今天子为汉人血统的原因,眼下欧洲列强虽还未对北夏动手,但朝廷早已看清未来的局势。
从恩科重启科举六科就不难看出,朝廷这是准备削弱进士科在科举中的地位。
所以这次明算科的第一名,地位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
宋应知赌的就是这一可能性。
时代越往后发展,八股文的缺点就会逐渐显露。
新帝能意识到这一点,重开六科,大肆招纳各领域的人才为朝廷所用,或许就是想给北夏一个不一样的结局。
宋应知所选择的,就是顺势而为。
他要做这第一个吃香饽饽的人。
怀着这样的心情,一路上他的心情都很好,加上这一路的风景宏伟壮观。
于是,哪怕江面上雪虐风饕,每日宋应知依然会走到甲板上欣赏沿途风景,他倒是开心了,可身后站着的李游被冻得一直哆嗦。
宋应知多次劝他不要跟上来,李游却不放心自家公子,冻成狗也要跟着。
好在水路比马车快,再加此行是南下金陵,顺风又顺水。
一千多公里的水路,十天就到了。
一到金陵燕子矶,二人就马不停蹄的提着行李下船,随意吃点东西后,又换乘至去淮安府的客船。
又花了五天时间,他们到了淮安府。
至此,二人终于是到了京杭大运河。
“公子,再有二十来日,我们就能到京城了!”
一登上去往京城的客船,李游就忍不住激动道。
距离二人出发时日已经过了二十五日,若此行不出意外,再有二十日就能到达京城。
“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下,咱们四十五日就能到京城,看来,水路的确比马车快上许多!”
马车不仅耗时长,也需要考虑晚上休息的问题,但船不用,再则,马车路途颠簸,而商船只需考虑是否晕船问题。
他和李游都是天选之人,没有一点晕船症状。
宋应知心中已然决定,等回鹤州时,就走水路。
越往北走,天气就越寒冷恶劣,沿途两岸渐渐开始出现浮冰,宋应知每日都能看见不少人小船在运河上破冰。
再过二十三日,就是除夕夜,这是最后一批北上的商船了。
随着客船沿着京杭大运河继续北上,寒冷的气息愈发浓重。
再后来,宋应知也被冻得没心思出来看风景,整日裹在被子里取暖。
没有暖气的北方,是真的能冻死人。
随着浮冰越来越多,船行的速度也逐渐慢了下来。
船夫们每日都要花费大量精力清理船头的浮冰,确保客船能够安全航行。
受浮冰的阻碍,原本只需二十日就能到达京城的二人,除夕当天才背着行李,颤颤巍巍的走下客船。
曾经,宋应知幻想过无数回再次踏在京城的这片土地上的心情。
有感慨、有怀念、有触景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