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我好了。”
把烟杆里的火掐灭后,宋老头将桌上的包袱系在身上,随后去了灶房,没多久就拿了一包油纸出来。
“走吧。”
二人出了院子,一路往县城方向走去,往日这时候,去县里这条路已经有不少村民了,但今儿村中有喜事,因此路上格外冷清。
宋应知跟在宋老头身后,看着这条羊肠小道,心中说不出的唏嘘。
前世,他就是累死在这条路上。
这一次,再也不要重蹈覆辙。
机会只有今天一次,宋应知在心里默默为自己打气,不管如何,他都要抓住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半个时辰后,二人来到城门前,看着城墙上洋洋洒洒的“临芳县”三个字,宋老头突然来了兴致。
“石头,可认得那三个字?”
宋应知点头,“爷爷,是临芳县。”
“好好好!一个字都没认错!”
哪怕已经知道孙儿天赋好,宋老头还是忍不住夸赞!
“走吧,先去见你族爷爷。”
城里鱼龙混杂,宋应知人还小,宋老头担心二人中途走散了,遂牵起他的手跟着众人排队进城。
一路上宋应知乖巧听话,见着好吃的也不闹,这让宋老头对他又怜爱了几分。
一柱香后,两人穿过主街来到城南一家名为“临风私塾”的院门前。
私塾的门这会儿已经开了,门外有两名男家丁一左一右守着,不少看起来和宋应知差不多大的小学子正陆陆续续进往里面。
见这一老一幼二人站在门前,不少学子纷纷投向好奇的目光。
“爷爷,我们不进去吗?”
宋应知动了动被宋老头牵住的手,一路上宋老头都挺自信,怎么到了跟前反而开始畏手畏脚。
“走吧。”
哪怕几十年没来过这种地方了,宋老头仍然对私塾心怀敬畏。
二人走近后,还没开口,就被两名家丁上前给拦下。
“老人家,这里是私塾,闲人不得进去。”
见被拦下,宋老头露出一脸讨好的笑容对着其中一名守门的家丁道:
“这位小哥,我们爷俩是从前山村来的,我叫宋山,今儿我们来,是想送我孙儿来私塾念书的,麻烦您给传个话……”
说着,他从兜里掏出两个铜板准备往家丁手里面塞。
谁知被那家丁给躲掉了。
“老人家从前山村来,可是咱家老爷的亲戚?”
“正是!”
宋老头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这位童生还念着族人,顿时欣喜不已!
“您二位请随我来。”
既然是老爷一家的亲戚,自然得好好招待,家丁当即把人迎去前厅,给两人各倒了一杯茶后才恭敬道:
“老爷这会还有课,不见外人,还请您在这等候。”
宋老头有些拘谨的接过茶杯,连声道谢,直到家丁走后才放松下来。
听着隔壁传来的阵阵读书声,宋老头一把将宋应知拉到身边,目光熠熠的看着他。
“石头,为了你,我这老脸也是豁出去了,你可要争气啊!”
喜欢种田不成,只好科举发家请大家收藏:()种田不成,只好科举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