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老周氏回来做饭时,见宋应知竟然起来了,还有心思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看来是病好了。
她一改往日的尖酸刻薄,喜滋滋的对着宋应知问道:
“石头,今儿身子可好些了?”
宋应知正拿着宋老头的那些书在看,听到老周氏的话,他抬起头,笑了笑说:“奶奶,已经好多了。”
老周氏一边往灶房走,一边絮叨着:“那就好,这几日你就在家里好好休息,有啥想吃的就给奶说,奶给你做。”
宋应知淡淡醒了声,目光又落回书上。
能让老周氏说出这句话,可真不容易,可他现在不需要了。
没一会儿,老周氏端出一碗稀粥,盛到宋应知跟前,嘱咐着说:
“这是你娘今儿一早起来给你熬的野菜粥,你先喝一碗,等会儿和我一块提饭去田里。”
虽然今年有村长家的牛帮着犁地,可宋老头想早点把地里的活干完,好早点让宋大河陪着宋应知去府城考试。
于是中午这顿饭便让老周氏做好了带去地里吃。
每年这个时候,老周氏也要跟着下地,于是使唤上宋应知随她一道去送饭,等宋家人吃完饭,他就可以把碗筷带回来,也省了自己再跑一趟。
刚好,宋应知也想出去透透气,就同意了。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的季节,阳光温暖而明媚。
午时一到,
宋应知跟在老周氏身后一道出了门,二人手中提着装饭菜的篮子。
一路上,老周氏都在念叨着最近几日家里的琐事,听得宋应知直皱眉,脚上的速度不由快了几分。
前山村的水田基本都分布在河流两岸,宋家的水田刚好都在河对面。
宋应知快走到一半时才想起来要过河。
自从几年前他差点被淹死在这条河里后,便有了阴影,宋应知已经好几年不曾靠近过这条河了。
越靠近小河,宋应知脸色越加苍白,那种满嘴被泥沙和水堵住的感觉又来了……
宋应知停下脚步,死活不肯再走,他叫住老周氏。
“奶,我不过河,你让二哥过来拿。”
闻言,老周氏回头,一脸疑惑的看着宋应知,却见他满头冷汗,一脸苍白,还以为是病又发作了。
“哎呀!咋地了这是?可是又不舒服了?你把吃食给奶吧,奶提得动,你赶紧回去歇着。”
开玩笑,宋应知要是再病倒,影响了考试,那可就再没人来他们家送鸡蛋了,以后逢人也没人再羡慕她。
接过宋应知手里的篮子后,老周氏一个劲的催着他回去休息。
往后日子,老周氏再不敢使唤宋应知干活,宋应知每日不是在看书,就是在晒太阳。
这生活过得可把宋应天嫉妒得双眼直冒火光!
有了村长家的牛,今年宋家很快就忙完地里的活。
三月初八这天晚上,宋家一行人坐在院中商议着宋应知去府城考试一事。
宋老头坐在主位上,再次找回了一家之主的感觉。
自从宋应知考上县案首后,他在族中的地位又重了几分,宋应天犯的错对他没有丝毫影响。
可一旦石头府试失利,他便又会回到从前,所以,宋应知此次府试必须考中,决不能让一点小事影响到他。
这般想着,宋老头就对着众人说道:“临芳县离鹤州城大概有两日的路程,距离太远了,他一个人去我这做爷爷的哪能放心……”
宋大河很快就明白他爹的意思,当即附和道:“爹,让我陪着石头一块去吧,他才十岁,照顾不好自己,万一又病倒了。”
宋老头点了点头,重重咳嗽了几声才又看向宋应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