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读过这两首诗就还好,若没读过,那就等着名落孙山吧。
幸运的是,这两首诗宋应知这一世虽然没读过,但他在穿越前读过了。
这第一首乃是唐朝末年起义领袖黄巢所作的《题菊花》中的最后一句。
看似在写桃花,实则在写菊花。
第二首则是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因为只是府试,题目出处都是名人所作,只要考生们平日里多读些文人墨客的诗集,便能分辨出真伪。
所以,这道题将会刷掉平日里只会读死书,每日抱着四书五经苦读的考生。
不知不觉,宋应知流了一身冷汗!
他平日里可不就是一心扑在四书五经上,除了孙秀才每日布下的功课,他很少看诗集。
这次是不幸中的万幸!可他哪能次次都抱这种侥幸心理?!
宋应知暗暗下决定,不管这次考不考得中,回去后一定得改掉这毛病!
以后少誊抄些书,多花点时间去看书才是要紧事!
钱的事,回去后再想想其他办法。
宋应知曾经也想过拿自己画的画去钱叔铺子里卖,他对自己的画还是很有信心的。
可一来他农户出身,五岁年纪便能写得一手好字,这已经让人十分惊叹了。
若再暴露自己天生就会绘画的天赋,会不会被人当作怪胎?
要知道,宋童生与孙秀才可不擅长这些,他也曾厚着脸皮与陈秀才套近乎,以便找个理由。
可那次陈秀才当着钱掌柜的面拒绝他之后,再没来过书肆,听钱叔说人已中了举人,举家搬去了都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宋应知正想着,一道钟声再次响起,考试开始!
周围学子纷纷动笔,刷刷刷的开始写稿,宋应知赶紧回神,看向最后的几道题。
除了帖经和墨义,竟然还有一道算术题!
帖经类似于现代考试中的填空题,墨义则是与简答题相似。
这三道题对他而言没什么难度。
整张考卷,最难的就是经义和策论,两道题在此次府试成绩里占大头,宋应知需要花时间慢慢构思。
因为要在贡院内待上两天一夜,他担心越到后面,这考棚里的味道越大。
趁着现在空气还算新鲜,脑子也清醒,他赶紧先把帖经、墨义和算术题给做了。
半个时辰后,宋应知把做好的答卷仔细收好,放进考篮中,开始构思八股文。
因为是第一次写这种结构的经义文,中途宋应知被折磨到抓耳挠腮!
他咬着笔杆,苦思冥想,额上开始冒出滴滴汗珠。
宋应知在脑海中不断搜寻着合适的论据和典故,试图将文章组织得更加严谨和有说服力。
至于文采方面,宋应知只能说尽力了。
时间一点点过去,中午时分,宋应知勉强写完初稿。
由于昨夜没睡好,这一到中午,宋应知整个大脑开始罢工,再写下去定是不行了。
宋应知赶紧收好笔墨,将考桌拿下来与凳子搭在一起。
考棚内的两侧墙角分别放着砖托,不用的时候可以将桌子的那块木板拿下来,与长凳拼在一起凑成一张床。
宋应知躺上去后,瞬间秒睡。
喜欢种田不成,只好科举发家请大家收藏:()种田不成,只好科举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