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十年相思苦断肠 > 第111章 盗匪横行(第1页)

第111章 盗匪横行(第1页)

西南之地,风化自古与中原不同。

自平定以来,西南屡有反抗,历来就是盗匪横行、不遵王化的偏僻之地。

可是,随着朝廷日渐稳固,天下承平日久,中原习俗也逐渐深入西南。如此,就连这偏僻之地也渐渐移风易俗,祸乱逐渐平息,人人安居乐业。

只可惜好景不长,太平日短,谁也不会料到,平静了数十年的西南,竟又突然闹起匪患来。

为安定西南,在内阁首辅严蕃的建议下,由皇帝朱钰锟颁旨,免除平南王府兵人数限制,特别允许西南世袭藩王朱昊祖扩军平叛,稳定西南。

朱昊祖是开国大将军朱国忠的后人,世家出身,袭先祖爵位,任平南王,勇略过人,在西南颇有根基。

他一出手,果然不负众望,颇有先祖遗风,一月之间便平定叛乱,安定西南。此后凭借军功,爵位更进一步,至于金银赏赐、军饷抚恤,更是纷至沓来,不必多言。

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西南匪患,却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数年以来,不仅没有恢复平静,反而是越剿越多,俨然成为朝廷的一块心病。

为彻底平定乱匪,朱昊祖加收赋税,扩充兵员,声势越来越大,虽捷报频传,屡获朝廷嘉奖。

可是,匪乱却是愈演愈烈,前赴后继,此起彼伏,杀不绝,平不尽……

随着时间越拉越长,原本各自为政的流寇盗匪也逐渐互相吞并,最终形成两股势力:

一股是以双钩将王化及为首的无量军,只因其起源于无量山中,故此得名。

另一股是以金背刀洛人豪为首的天道军,取替天行道之意。

虽说同是流寇,这两支队伍却是水火不容,时常发生打斗。

最像流寇的是无量军。

其源起于盘踞在无量山中的小股盗匪,至于何时聚集成势,逐渐壮大,却无人知晓。

这股势力成军以后,便下山流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凡过处,人畜不安,鸡犬不宁。

最不像流寇的是天道军。

他们多是西南当地百姓,也是在无量军与朱昊祖的官军的战争中最大的受害者。

匪祸熊熊燃起,过处如梳,将黎民百姓积聚多年的财富搜刮一空;官军以剿匪为名,增税为饷,过处如蓖,使本就贫寒的百姓雪上加霜。

为了活下去,人们聚集在一起,拿起了武器,自己保护自己,不仅对抗抢掠他们家园的无量军,也对付横征暴敛的官军。

近来,天道军首领金背刀洛人豪很是恼火。

起因是朝廷派巡边御史来此调查叛乱之事,平南王朱昊祖为趁机邀功请赏,对天道军发动了猛烈的进攻,而天道军无力与官军硬碰硬,只好藏于深山。

更可恨的是,一向张狂的无量军却在此时龟缩起来,竟然丝毫没有遭到官军的攻打。不仅如此,无量军还趁火打劫,不断袭扰正跟官军作战的天道军。

如此腹背受敌,怎能让洛人豪不发愁。

不过发愁归发愁,天道军长期与无量军以及官军两线作战,早已经习惯了。只是这一口恶气,却不得不出。

几天前,洛人豪听闻无量军在安南镇通往镇南城的官道上劫掠了朱昊祖的亲侄子朱大昌,便闻讯赶来,欲从无量军手中抢人。

一来,借机教训教训那个趁人之危的无量军首领王化及;二来,若能抢来朱大昌,说不定还能做一个筹码,向朱昊祖换取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

天道军埋伏于安南镇与镇南城之间,没有等到无量军,却等来了一辆马车。

天道军前哨偷偷跟着马车行了一路,细心观察,仔细记录。

只见马车由一个戴着遮阳斗笠的白发老者驱策,车里被布帘遮挡,看不清还有何人。

马车旁边,有一人骑着一匹红鬃骏马,马上绑着一个奇长的双手长刀,他们看了半天,也不认识,只是觉得和倭刀很像。不过他们却认识此人腰间的那柄刀,那是一柄官刀。

于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继续追踪这辆马车,另派出几个腿脚麻利的回去向洛人豪通禀道:“首领,自安南镇方向,悠悠行来一架马车,似乎有倭人佣兵护卫。我们是否将其截击?”

所谓倭人佣兵,是指最近几年平南王朱昊祖吸收进入官军的倭寇。

由于东南方向,少年将军戚弘毅率领新军,一连击溃数支倭寇,势如破竹,难以抵挡,有流寇走投无路,远走高飞,竟流落西南。

平南王朱昊祖为了大肆扩军,竟然将这等败类也吸收进来,是为倭人佣兵。

倭人入军,往往配置一口倭刀,一口官刀,横行跋扈,杀人无算,最为洛人豪所记恨,得之必千刀万戮。

“呸……”

洛人豪狠狠地啐了一口唾沫,道:“官军可恨,倭人更要千刀万剐。既来之,则杀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