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清宫秘档案 > 第36章(第1页)

第36章(第1页)

就在光绪死去的第二天下午,他的母后及政敌、操纵晚清政权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慈禧太后也死在中南海仪鸾殿内,终年七十四岁。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后去世的消息传出,中外同感震惊。人们普遍认为,年纪轻轻的光绪反而死在七十四岁的慈禧前面,而且只差一天,这不是巧合,而是处心积虑的谋害。于是,光绪被人谋害致死的种种说法便由此而产生。

晚清御史、光绪的近臣恽毓鼎的《崇陵传信录》及徐珂所编著的《清稗类钞》等书认为,慈禧在病危期间,惟恐自己死后,光绪重新执政,推翻她既定朝政及平反她一手制造的种种冤案,于是令人下毒手将光绪害死。

英国人濮兰德?白克好司的《慈禧外传》和德龄的《瀛台泣血记》等书认为,清宫大太监李连英等人,平日依仗着主子慈禧的权势,经常中伤和愚弄光绪。他们深恐慈禧死后光绪重新主政,会清算他们往日的罪孽,所以就先下手为强,在慈禧将死之前,先把光绪谋毙。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谈到,袁世凯在戊戌变法时辜负了光绪的信任,在关键时刻出卖了皇上。袁世凯担心一旦慈禧死去,光绪决不会轻饶了他,所以就借进药的机会,暗中下毒,将光绪毒死。

曾经是清宫御医的屈贵庭在《逸经》杂志二十九期上发表一篇文章说,在光绪临死的前三天,他最后一次进宫为皇上看病,发现光绪本已逐渐好转的病情却突然恶化,在床上乱滚,大叫肚子疼。没过几天,光绪便死了。这位御医认为,虽不能断定是谁害死了光绪,但却可以肯定光绪是被人暗中害死的。

但也有不少史籍或接近宫禁者对光绪之死持自然病死之说。如《德宗实录》、《光绪朝东华录》、《清史稿?德宗本纪二》等所谓正史或官修史籍内,均载光绪系正常死亡;再如《苌楚斋三笔》卷六则称:早在光绪三十四年二三月间,光绪帝久病未愈,早入膏肓,是时肝气大发,以手扭太监顶戴,以足踢翻电灯,情势日及。又光绪临终前一段时间,一直为其治病的六位名医之一杜钟骏所著《崇德请脉记》一书,对光绪之病情、诊病经过以及光绪临终前的病状,叙述颇详,证明光绪确实是正常死亡。

由于上述种种传闻,使光绪之死成为清末历史上一大疑案,众说纷纭。关于光绪之死这一疑案无论当时或在日后,虽有种种传说,但因事涉清代宫禁秘档,人们无从知其真实内幕,均缺乏真实可靠的依据。那么,光绪究竟是怎么死的?让我们且从太医院御医和皇宫医案(也称&ldo;脉案&rdo;)谈起。

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宫苑中,都设置有专门为皇帝、皇后、妃、嫔、王公大臣等诊治疾病、调养身体的太医院。在这里,集中了祖国传统医学中的国医高手,备藏了从全国各地搜集到的珍奇名贵药材。太医院有着上千年的历史,积累了许多既稳妥又有一定疗效的处方,以及许多宝贵的临床医疗经验,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精英荟萃之地。然而,皇宫医学却历来被深锁宫禁,秘而不宣;究竟皇帝及其后、妃等怎样看病,御医又如何为他们把脉治病、施药护理,等等,一向令人神秘莫测。

清太医院沿袭明制,其官署最初设在正阳门内东交民巷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清政府屈服西方列强的压力,被迫与之签订不平等的丧权辱国《辛丑条约》。依据条约第七款,将这一地区划为各国驻华使馆区。太医院只得另在地安门外建立新署,现在遗址尚存,但已是面目全非。太医院在紫禁城内东墙下,上驷院之北,设有待诊、休息的处所,旧称&ldo;他坦&rdo;,岁月流失,现已倾毁无存。

清太医院为五品衙门,其最高行政长官为院使。副职二人,称为左院判、右院判,官居六品。太医院有御医十三人官居八品;医士二十人、医生三十人(皆没有品级),享有从九品的待遇,统称御医。清初按医科分为: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眼、口齿、接骨、伤寒、咽喉、豆疹十一科。光绪时期,合并为五科,即大方脉、小方脉、外科、眼科、口齿科。平日,有太医院院使、院判及其属员在宫中当班。每当皇帝驻跸园庭,或出巡各地,太医院御医也随之前往。

太医院御医在从事医疗活动中,皆建有详细的病历,即所谓&ldo;医案&rdo;(又称&ldo;脉案&rdo;)。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有大量的清代皇宫医案。其中包括皇帝、皇后、妃嫔、皇子、公主、太监、宫女以及王公大臣的原始诊病记录、内务府抄件、帝后用药底簿、配方秘本、御药房、御膳房和御茶房的各项记录,以及皇帝及个别皇后的起居注、皇帝有关医药的朱批、宫中敬事房的档案,等等。特别是乾隆以后诸帝及其后、妃等的脉案保存得较为完整,其中尤以光绪的脉案为最多。清代皇宫的医案总数约有四万件。在这些医案史料中,其诊治处方大都出自太医院御医之手。但也有少数非太医院的官方处方,如施焕、吕用宾、陈秉钧等地方名医为光绪诊病的处方,便是其例。这些人都是懂得医道的大小官员,或在京城,接近宫廷,或在地方,而由地方总督、巡抚奉诏保举来京入宫为光绪看病的。

二、记载光绪直接死因的秘档

在清宫医案中,既有当年御医为光绪诊病用药的原始病历,也有光绪本人口述或亲书病史病状的&ldo;病原&rdo;,尤其是光绪临死前半年的&ldo;脉案&rdo;保存得相当完整。这些珍贵的原始记录,应是解开光绪生前病状及其死因的重要而可靠的直接依据。根据这些珍贵的诊病原始记录,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史档案专家会同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学专家,对光绪病案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对揭开光绪的死因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