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都教出两大法家天才了,儒家为求生存,改变一些微不足道的思想不足为奇!
郡守毫无心理负担。
安置完嬴政与鹤华之后,立刻召开儒家内部会议,商议如何劝说儒家的顽固派更改男尊女卑的糟粕思想。
郡守舌战群儒,鹤华与嬴政也没闲着,父女俩凑在一块,拉着法家李斯墨家钜子以及兵家代表人的王贲等将军一起商议给儒家的待遇,给儒家的待遇不能太好,不能让儒家压过法墨兵三家,也不能太差,太差会让儒生们拂袖离去,要不好不差,让他们心甘情愿为自己所用。
这是一早便在商议着的事情,在嬴政封禅之前便多次与众人商讨,如今郡守态度明确,给儒家的待遇便也很快定下来,儒家定下来之后,摆在父女俩面前的事情便只剩两件——封禅与项羽。
封禅即将开始,以亲卫防守之严密,正常情况下不会出任何问题,所有流程走完,嬴政便是第一个来泰山封禅的帝王,以一己之力拉高泰山逼格,让后世皇帝以封禅泰山为帝王最高目标。
嬴政彼时声望空前高涨,封禅应会顺风顺水,棘手的是另外一件,远在澳大利亚的项羽。
帝王的通病是惜才,嬴政也不例外,当年没舍得杀项羽,而是授意王贲把项羽放到澳大利亚,想看看这位楚霸王是否如传闻中悍勇无比,能不能在那里打下一番基业。
事实证明楚霸王到底是楚霸王,短短数年,便已是那个地方的王,且日夜训练兵卒,准备反攻大秦,这也是大秦下船如下饺子似的最主要的原因,防止楚霸王随时来攻。
如今地球已插满大秦的旗帜,只剩下楚霸王的地方还写着楚字,封禅泰山之后,攻楚的事情便也被提上日程。
“陛下,臣愿前往!”
王离慷慨激昂请命,对楚霸王知之甚少,“臣愿提三万水师,让楚地改旗易帜!”
鹤华倒吸一口冷气。
历史上的王离是怎么死的来着?
——那是楚霸王的巅峰之战,而王离是衬托楚霸王的对照组,断粮断援军,王离力战而亡,尸骨无存。最后一个无条件忠诚大秦的将军,就这么消失于历史长河,彻底敲响大秦二世而亡的丧钟。
第113章
第一百一十三章
“王离不能去!”
想到王离的下场,鹤华脱口而出。
这句话来得太突然也太尖锐,所有人齐刷刷看向鹤华,疑惑这位情绪向来稳定的皇太女的反应为何这般大。
能做到帝王心腹的人,哪个不是千年的狐狸万年的玲珑心?看到皇太女面上的紧张,不少人豁然开朗——意气风发的少将军怕是在楚人那里折戟沉沙,命丧黄泉,若非如此,遇事不惊的皇太女断然不会这么激动。
要知道王离不是普通将军,而是世代将门的王家养出来的少将军。
他的祖父是踏平五国的王翦王老将军,与武安君齐名的绝世悍将,而他的父亲是上将军王贲,一个随父扫平五国之后又将大秦旗帜插遍其他大陆的不世将才。
家世显赫如此,注定他的身份非比寻常,他不再是一位将军,而是一个符号,一个近乎被神话的大秦所向披靡的将军符号,意味着大秦兵士所到之处莫不臣服,如果他在楚人那里大败而归,对士气的打击不可估量,而且会产生非常可怕的连锁反应,让其他地方的居民看到一种希望,一种秦兵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他们可以像楚人一样独立建国的希望。
陛下的目标是天下一统,是全世界说一种语言,写一种文字,车轮一样,度量衡一样,所有生活标准全部一样,思想统一,制度更统一,这样的天下才是陛下的最高追求,而不是这个地方说楚话,那个地方说吴语,四分五裂,战火纷飞,如同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一样。
电石火光间,所有心腹重臣心头不约而同生出一个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