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齐家在商战中败给顾家后,丰城各大世家对顾家的态度明显热络了许多。
几乎每旬都有请帖送到顾府,邀顾婉莹参加各式赏花宴、诗会雅集。
这日,顾婉莹正在梳妆,宣青捧着三张烫金请帖进来:"小姐,赵家赏菊宴、李家诗会、周家品茶会都送了帖子来。"
顾婉莹对着铜镜簪上一支白玉簪,淡淡道:"都收着吧,一个一个去便是,同时间的就随便选一个。"
宴会上,各家小姐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凑到顾婉莹身边。
"顾姐姐这身衣裳真好看,是锦绣坊的新样式吧?"赵家小姐亲热地挽住她的手臂。
"顾妹妹尝尝这茶,是我父亲特意从江南带回来的。"周家姑娘殷勤地递上茶盏。
顾婉莹总是得体地微笑应对,既不过分热络,也不显得疏离。
她像一株亭亭玉立的青竹,在喧嚣中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
而那些富家公子们更是使尽浑身解数。
有在她经过时高声吟诗的,有特意展示骑射本领的,甚至还有假装偶遇的。
顾婉莹对此一概以礼相待,却又保持着不可逾越的界限。
钱家姐妹倒是正常,她们从不刻意接近,但若在宴会上相遇,也会自然地打招呼,一起赏花品茶。
偶尔钱文倩还会打趣道:"顾小姐现在可是丰城最炙手可热的闺秀了。"
顾婉莹常邀管家同往,但管家总是默默跟在三步之外,像一道安静的影子。
宴会热闹处,他常常独自站在回廊或庭院角落,目光平静地注视着一切,却从不参与。
随着参加的宴会越来越多,顾婉莹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集会结束后,都会询问管家的看法。
"浮生管家,今日赵家那幅《秋山图》你觉得如何?"回府的马车上,顾婉莹轻声问道。
管家沉思片刻:"构图尚可,但用色过于艳丽,失了秋日的萧瑟之意。"
"那李家公子的诗作呢?"
"堆砌辞藻,言之无物。"
顾婉莹发现,管家的评价总是犀利而精准,仿佛能一眼看穿事物的本质。
他的见识之广,令她越发惊叹。
无论是古董鉴赏、茶道品评,还是时政见解,管家都能给出独到的看法。
唯独在琴棋书画等技艺上,他始终坚称自己"略知皮毛"。
一次诗会上,刘家公子特意在顾婉莹面前展示新作。
众人纷纷称赞,顾婉莹也礼貌性地点头。
待人群稍散,她轻声问身后的管家:"你觉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