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曾轰动一时。
第八篇孙中山北上及逝世
第一章党内对孙北上的争执
我出狱以后,全部的局势似乎都变了。首先是中共内部的反国民党倾向的增涨,在反对
142/151
-----------------------pa143-----------------------
《我的回忆》第一册
孙中山北上一事上表现出来。中共北京区委会认为孙的北上,无异与北方军阀妥协,因而产
生了北京的国共两派分裂的危机。
这时,中共北京区委会书记是赵世炎。中共中央在第三次代表大会后,逐渐实施委派下
级党部负责人的办法;赵世炎就是由中共中央委派来的。他很年轻,在五四时系北京高师附
中学生会的代表,当时我们把他看作小弟弟。他中学毕业后,即赴法勤工俭学并加入了中共。
我入狱后,他才回国;即受任中共北京区的领导职务,自然是缺乏声望和经验的。但因他读
了一些共产主义的书籍,能说能写,热诚负责,获得北京一般同志的敬佩;同时,李大钊先
生和其他一些重要同志,在直系当权的后期(即我入狱后)度着地下的生活,不能公开活动;
于是,赵世炎就一时成了北京中共党务的重心。
我出狱后,赵世炎热诚的招待我暂住在他家里,因此,我们有过约两星期朝夕相聚的机
会。他曾给予我极好的印象,我觉得他在法国留学四年,有了极大的收获,但我也很快的发
觉他在政治上的看法与我分歧颇大。
赵世炎认为孙段张的三角联盟,是标志着国民党政策的重大转变,无异是抛弃了国共合
作的革命政策,转而与军阀实力派图谋妥协。他也表示过,中共的政策并不是支持国民党左
派,反对国民党右派;而是反对国民党整个的现行政策。他的这种看法,在当时可以代表北
京多数同志的意见,而且有其发生的根源。
一九二四年五月中旬‐我在本书第六篇第四章说过‐汪精卫、张继与陈独秀间曾为中共
在国民党内的党团问题举行谈判。那次谈判不仅没有获得协调,且使相互间的关系多了一层
阴霾。在那次谈判中,陈独秀坚持原有立场,不肯取消在国民党内的中共党团组织。国民党
监察委员邓泽如、张继、谢持遂在一九二四年六月十八日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对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