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团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子弹,每枝枪平均不到十颗子弹。他想我们今晚应在此间休息,独
立团则去行动,以期掳获一些枪枝子弹补充军械。
我赞成王团长这个建议,并要他画一个行动略图给我看。王团长和在座的长官都很熟悉
这一带的地形,但却不会绘图。我告诉他们学会绘图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行动战略图,我
5/166
-----------------------pa342-----------------------
《我的回忆》第三册
就不会了解他们的行动计划,部队长官的指挥,也不一定会准确。他们于是遵照我的意思画
了略图,画得实在不高明,他们确是第一次学习,官兵们在那里七嘴八舌的纠正偏差,好不
容易才把这张图拟定了。
接着,我告诉他们白军这个连一再那里驻扎了好几天,可能建筑了工事,最好能派一位
干探去侦察一下敌军驻地附近的情况。那位瘦小的徐政治部主任,自告奋勇的愿意去,预计
黄昏时可以赶回来报告。他在我们同意之后,就化装去了。不一会,这个原穿着军服的徐政
治部主任,居然惟妙惟肖的化装成一个手提粪箕的拾粪农民。我非常高兴的看着这个&ldo;拾粪
农民&rdo;的背影,向对面的小坡走去。
午后,我休息了片刻,又更多的了解了这个独立团发展的经过。这个对立团是由农民自
卫军蜕变而来的。鄂豫皖苏区各乡村都有农民自卫军的组织,按连营团的编制,每乡至少有
一连,多的有一营;每区多数有一团,还有多于一团的。自卫军的士兵就是各乡村的壮丁,
平时务农,有事时集合行动。这些自卫军统归各县苏维埃政府下的军区指挥部指挥,又名为
&ldo;不脱离生产的地方武装&rdo;,各区乡的自卫军夺取了敌人的少数武装,便由自卫军中的精干分
子装备起来,形成某区的独立连,独立连的士兵于是脱离生产,经常行动;这又名之为&ldo;脱
离了生产的地方武装&rdo;,也就是由自卫军转化为红军的一种过渡组织。这种独立连通常人数是
足额的,武器最初只有一二十枝步枪,多数无枪的士兵仍携带梭镖作战。步枪逐渐增加的结
果,也就能够单独担任游击的任务。这个黄安独立团,就是由这样的六个独立连编组起来。
那位农民出生的黄安独立团王团长,在他的同伴中,资格算是最老。一九二七年初,他
已是中共党员,当地农协的负责人。武汉分共后,他是高桥区一带率领农民打游击的少数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