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老的人没有回答,而是转向身边的少年问道:“郁儿,你觉得呢,燕王能否称得上天下名君?“
被称为郁儿的有少年想了一下,很认真的说道:
“燕王爱民如子,不包庇下属,依法办事,吏治清明已经初步具有明君之像;他麾下的各种燕军,像东北军团、北方军团、西北军团、还有中央军……都非常能打,这些年大败金国收复燕云十六州全部和辽西走廊一部,大败西夏李乾顺收复河套平原、河西走廊,他的功绩已经超过太祖和太宗二帝。“
“如果燕王能得到天下读书人广泛的认可,那就是天下归心,咱们汉民族将会比汉唐更加强大。”
“还有,燕王肯定已经意识到读书人的能量,因此他才如此重视这次科举考试,让各地官府、驿馆,好生招待那些贫苦的读书人,用实际行动来资助他们到开封府参加考试。”
“如果各位叔叔伯伯还要犹豫,只怕到时候燕王统一天下,就没有你们什么事了。”
辛文郁说完,竟然笑起来。
“臭小子,你笑那么开心做什么?”
其中一个书生发现辛家小子越说越得意。
“我笑,只怕到那个时候你们已经老了,让汉民族崛起的事情轮不到你们,该由我们这些少年来肩负责任。“
辛文郁毫不避讳的说道。
他这话算是提醒众人,再不进开封府,等燕王门生考出来,你们就没有戏唱了。
果然,他的话音刚落,四周的书生都是一阵心慌。
赵宋懦弱,让金国两次兵临城下,搞得民不聊生,很多人都生活在金人的阴影之下。
反观燕王,除了刚出山东的河北大战和陕西大战,剩下的都是御敌于国门之外,国内的百姓则可以安心生产,再不用担心金国的铁蹄肆掠。
两者相比之下,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对,文郁说的好,燕王为了中原苍生做了那么多,我们读书人总不能拖后腿,听说不久之后燕王会在东京城进行大考,为国家选拔人才,不如我们去开封府看看。”
“行,莫说谋得一官半职,至少也要看看战后的东京城被燕王建设成什么样子了“
“听那里比六年前还要繁华,大家不如结伴而行。”
几个书生打定主意,都看准一个目标:东京开封府。
这个辛氏父子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辛赞和辛文郁。
中年人是辛赞,少年是辛文郁。
辛文郁将来会有一个名动天下的儿子——能文能武、忠心报国的辛弃疾。
原本历史的辛赞,是北宋末年一名进士。
按照大宋皇帝对天下文人的照顾,辛赞的命运应该是一片光明的。
然而他的运气并不怎么好,正当他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靖康之变突然发生,北宋被金人灭亡。
当时的情况下,北方大乱,很多人纷纷跟着宋高宗赵构南迁躲避金人的兵锋。
面对国破家亡,山河沧丧,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辛赞并没有随大流南下逃亡。他产生一个大胆的想法,留在北方保存实力,等待有一天王师北伐时,拿出武器支援王师收复中原。
光凭这一点看,辛赞就甩当时绝大多数官员几条街远。
因为留下就意味着被金人统治,被征诏入朝为官,成为人人唾弃的汉奸走狗。
这对于极为注重名节的辛氏又是多么巨大的挑战。
然而为国家民族辛赞却毫无犹豫的这样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