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城十里亭开始,一路行来,这个书生一直被同行的书生们瞧不起。
同行打尖出钱结账的时候,他永远躲在后面,蹭众人的饭吃、蹭众人的茶喝,蹭众人的床睡……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蹭蹭吃的也没有什么,毕竟大家都是从建康一带来的江南老乡。
俗话说得好,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出门在外人生地不熟靠的就是老乡的帮衬和照顾。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都没有跟他计较。
尤其是同行的胡氏三兄弟,为人义气干云根本就不差多付一个人的钱。
王定六真正被人瞧不起是另外一件事情。
长途漫漫,读书人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谈论家国大事,燕王管理下的国家政策,对金和对西夏的策略。
这些书生中又形成了两派,以胡氏三兄弟胡铨,胡铸和胡锷等人为首的激进派,他们认为,燕军现在既然拿下西夏全境就应该派兵驻守屯田,派出官吏进入西夏,彻底掌控河套地区,河西地区。
对于金国,他们也是十分的激进。
金国在山东,河北,山西,山海关连败好几阵,燕军士气高昂我们不能接受求和,不接受称臣,万变不离一个打字。
一定要灭其国,彻底拿下金国的土地,然后掌控在中原王朝的手里,这样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困扰中原王朝几百年来的问题。
有激进派,自然就是有保守派。
这个保守派的领军人物就是来自扬州一带的李易。
他认为仗不应该这样打。
无论是金国还是西夏,都有认同中原文化,甘心归附儒家教化的人。
燕王应该把这些人扶持起来,分化瓦解西夏和金国,让他们进行激烈的内斗,永远处于虚弱之中。
如此一来,他们就没有力量侵入中原,燕军就可以减少出境作战的次数。
战役减少了,效果达到了,不仅可以不用牺牲那么多人,还可以减少很多军费开支。
没那么多军费开支,国家的国库才会充裕,国家富裕了,大家才会富裕。
李易这一派和胡铨他们一派,都有自己的说法,都站得住脚,都有自己的支持者。
很快,一路聚集的书生分成了激进和保守两派,他们天天吵嘴,谁也说服不了谁,甚至达到不可开交的地步。
要不是李纲和曲端这些朝廷重臣在队伍中,没准双方会上演全武行。
这些人中,唯有王定六扮演的书生王定六是个意外。
他没有选择站队和主动支持哪一边,而是谁说得有理就暂时站在哪一边。
为何说是暂时,因为如果另一方说得更有理,他会毫不犹豫的站过去表示支持。
言行之间毫无读书人的节操,不,简直丢读书人的脸。
众人很快把他与历史上的一个人联系到一起。
赵宋太上皇当政时期的六贼之一——蔡京。
这个老贼就是毫无节操,只要符合自己的利益,他可以站在改革派中打击保守派,也可以摇身一变成了保守派,对昔日的改革派同僚进行毫不留情的迫害。
他的所作所为根本就没有读书人的操守,眼里有的只是自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