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的事情解决,施恩作为东道主尽了地主之谊宴请众人一番。
作为梁山上少有的官二代,施恩太知道跟这些人打好交道能带来极大的好处,尤其是李纲,曲端这些燕王看得的大臣,他们的一句话足可以抵挡自己在外面拼搏十数年,因此他竭尽所能将最好的一面表现给众人。
施恩手刃米泉,作战勇猛,加上又是燕王赖以起家的一百五十八将之一。
在很多人眼里,他的行为不是在讨好众人,而是代表燕王在此迎接他们,因此众人心安理得的接受施恩的热切招待。
第二天施恩又带着一众心腹亲自送众人出城,直到三十里亭才停下。
“都走了,这么多人总有一个会到燕王那里说我好话了吧。”
看着众人的背影消失在直道尽头,施恩喃喃自语。
表面看来,作为燕王的一百五十八将,梁山的元老,无论走到哪里,无论黑白两道都恭恭敬敬的,无光无限。
可是谁又知道这些年他的心里的苦啊。
无他,别人经常立功,官职越升越高。
就连负责架桥铺路,修屋建城的九尾龟陶宗旺,青眼虎李云都领建造局一职,手下的徒子徒孙成千上万,能指挥的人马可达十几万,威风的很。
令人十分羡慕。
为了这事施恩给武二哥写过信,鲁大师写过信,甚至给张青和孙二娘夫妇都去过信。
希望他们看在往日的情分上到燕王面前提上那么几句,提拔提拔,不说指挥千军万马,像石将军石勇那样掌管一方酒店也行啊。
不像石勇那样掌管一方酒店,像郑天寿那样掌管一方大明商社一可以。
要知道当年自己可是管理过快活林,大小场面不知见识过多少回,经验丰富的很。
李纲,曲端他们经过信阳,使施恩看到机会。
认为只要不动声色的讨好他们,在燕王面前就有人替自己说话了。
事实上,无论是李纲他们四人,还是李易和胡铨他们,都认为他是奉旨行事,这些人到东京城之后,居然没有人在燕王面前提及此事,也没有人提及施恩如何神勇。
搞得他白白浪费一番感情,继续在信阳驻军干了很多年。
……
李纲他们离开信阳之后,再也没有什么耽搁,一路不停地北上很快就靠近东京城郊区。
随着越来越靠近全国中心,人也越来越多,官道上,驿馆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往东京城赶的人。
众人对越来越繁华的东京城充满期待,向往着一段终身难忘的游历。
东京皇城外一家大型客栈,人员早已经爆满,挤满从各地赶来的读书人和生意人。
王铁似乎已经预料到这种情况,他让东京城附近的驻军紧急调来几千顶军用帐篷过来,在城中宽阔地方搭建起来,让那些读书人和做生意的人租去暂住。
大汉日报也在报纸上广为宣传帐篷的生活方式,这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房子,仗打到哪里,就搬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