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此举真乃仁义无双,相信前线的将士知道之后会更加的拼命战斗。”
惊诧之余紫宸殿上的武将纷纷跳出来高声赞同。
这些人大都以梁山元老为主体,后来投降到燕王旗下的将领为次要部分。
尤其是李逵这个粗鲁货,叫是声音最大,两把金斧头拍得“梆梆”作响。
似乎不这样就显示不出他支持燕王的举动。
李纲,宗泽等人倒是面色如常,他们见多识广,跟随燕王也有一段时间了,知道他不会无的放矢,决定看看再说。
其他一些文臣就没有李纲和宗泽等人这种觉悟,他们个个如丧考妣,居然拔高武将的地位,认为燕王此举一定会招来五代十国那样的乱世。
只不过燕王这人虽然极少发火,但是征战沙场的威严摆在那里,没有人敢跳出来打那个出头鸟。
“不知道燕王说的这十二将的具体名单都有哪一些?”
全场还是张浚稳妥一些,他见武将一方欣喜若狂,文官一边欲言又止,犹豫一下决定挺身而出。
听说燕王这人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从善如流,有些事情摆出来还是可以谏言的嘛。
“张尚书说的很对,我们应该先知道燕王中意的十二将,看能不能与大宋的杨家将媲美。”
李纲和宗泽也站出来说道。
其实在李彦仙,种师中和呼延灼三人发言之后就退入人群中,无论后面的人说什么,三人都是三缄其口一言不发,李、宗二人都怀疑他们已经跟座上的燕王通过气。
换句话说,燕王和三大西北军团的巨头在大殿里演戏给众人看呢,就是看想想实行一些举措有什么阻力。
反对个什么劲呢,咱们还是不要给燕王找不自在吧。
对方又不是赵佶这种文艺皇帝,有着自己的主张和想法,而且他的想法一直都让中原王朝朝着强大的方向前进,大有明君之像。
他们为何要反对呢?
李纲,宗泽,张浚这些大佬级别的人物都没有表示明确的反对,而且还表示出一丝支持的意思,其他人自然没有提出异议。
“来人……”
王铁看着大厅内的文武百官,把一个宣旨太监叫过来。
宣旨太监应诺一声,从身后小太监那里拿来一封早就准备好的圣旨宣读起来。
“……种家自种世衡这辈开始,世代与西夏打交道,收服西北少数民族,屡次打败西夏兵,无论在与西夏的战斗中,还是在和金国的作战中,前仆后继满门忠烈,血染沙场,是前线所有将士学习的对像……”
“无论是前朝还是本王主政的时代,种家人都一如既往的为这个国家和民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此种家必定在十二将中有一席位,是为种家将。”
“加封已故老将种师道老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赠少保,谥曰忠宪。”
“封种师中为辅国大将军,领枢密院事,赐予种家当代家主种师中府邸一座,西域汗血宝马三匹,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各五箱……”
听到宣旨太监的将圣旨逐句逐条的念叨下来,种师中已经老泪纵横。
早朝之前燕王曾经让小太监传来密旨,让他在上朝时配合自己的行动,原来是为这个啊。
种家将。
老种家又可以将威名延续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