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瞿家锣鼓喧天的宣传,蔡晓星想不出名也难了。
这让她感觉到了时间的紧迫。
一旦名声传开,那些疑难杂症的,甚至有钱有权的都会找上门。
先不说会不会质疑蔡晓星的医术,就说这名传得如此之神,管他行不行,他们也会找来看看,到时候你不想去,还能由得了自己么?
如果蔡晓星选择去接这些病患,那这周边十八村的怎么办呢?
按照她的计划是想先把冬妮带出来,可这也需要不少时日。
现在冬妮还处在认字阶段和刚好把汤头歌背下来。
医生不够,老娘来凑。
韩氏穿过来以后,已经跟着蔡晓星学习了不少的东西,但是她又要顾着一家几口人的吃喝拉撒。还要顾着病房里的伤患术后的护理和给徒弟的教授课程,用于学习上面的时间也就有限了,也只能是遇上病患的时候,蔡晓星会给韩氏讲讲病例和用药。
这么一想,韩氏还是很累的。
蔡晓星决定,将现有的在学护理专业的徒弟,转成学习医术,护理医术一起学习。
但是还是要征求他们自己的意见及家人的意见。
医术课程全部放在晚上学习,白天的时间实在有限,这也像是现代的夜校。
于是,蔡晓星把几人招来,开了个小会,让他们回家商量去,明早她需要一个答案,不想学习医术的也可以继续学习护理,学习一年以后,留在蔡晓星身边就开始发工钱,这都是之前就有说好的,但是学习医术,最好三年,五年才能出师。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两项都学习,毕竟作为一个医者,勘定要知道怎么去护理病人,只不过面上会有明确的分工。
秦月梅、蔡永吉、郭铜三人听了都很开心。
本来之前蔡晓星收梁冬妮的时候,他们三个都是很羡慕的。
并不是他们看不上现在的护理专业,而是他们觉得,做一个大夫也很不错,他们想多学习一点。
但是又都不好意思开口,大家都是藏在心底。
现在蔡晓星给了大家平等的机会。
三人一致都说不需要回家商量,他们自己就可以决定。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第二天,他们过来的时候,都是家里爹娘带着过来的,有抓一只鸡的,有拎着一块肉的,还有拿着一坛酒。
三个妇人都很热情的拉着蔡晓星和韩氏。
他们没有想到自己孩子还能有这个造化,特别是对于前几天镇上有钱人家还敲锣打鼓过来感谢蔡晓星的场面,他们到现在都还记得。
如果自己孩子也有这么一天,那真的是祖坟冒了青烟。
蔡晓星能够理解这些作为父母的良苦用心,父母之爱子,则为计之深远。
其实这现象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有很多。
父母都想孩子能够有出息。
但是努力却没有方向,你只要给他们一个方向,他们就知道往哪里走。
拜师的日子定在了三天后,这次梁冬妮也跟着一起正式拜师。
几人家长从诊所出来后,都去了村长家里,要村长和族老主持拜师大礼。
村长听了后,想起了家中的孙子,家里三个孙子,两个孙女,也动了心思。
打发几人回去之后,当天晚上村长家里就召开了一场家庭会议。
“爹,你说想让灵儿去学医?”村长大儿子蔡金鑫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