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灰色地带中文版在线观看 > 修理痞子文化以王朔为例(第5页)

修理痞子文化以王朔为例(第5页)

他的残缺,最充分地表现于有时候说话讲理糊里糊涂,连他的那些“关键词(句)”都经不住追问。

比如,“谁比谁傻多少”。这虽是相对主义价值论,落实在大众层面后的一个基本思想,但这思想本身具有排他性。你不比我聪明多少,你有什么资格教导我?

即使我可能犯了错,你也甭过问,我不傻,知道自己该怎走,错了我自个儿能发觉,“谁比谁傻多少”?照着这样的逻辑,发展到极端,就成了“忠言”逆耳,鼓励了颟顸与无知。

不过,对王朔说来,“无知”并非坏东西,“无知者无畏”嘛。

可你能仔细推敲这句话吗?无知者真能无畏吗?

“文革”时期的红卫兵,哪一个不是“无知者无畏”,这才大肆破坏、大打出手?他们的那种麻木的英雄主义情结、血脖子精神,祸国殃民,王朔难道还嫌不够吗?

说到底,“无知者无畏”是一种流氓心态与意识。

当无知者的无畏渗入各行各业,内化为一种体制性存在后,也就理当会带来全民性深重灾患!

王朔对这些麻木了,使他陶醉的是话语本身,他觉得这句话好玩,不知自己玩的是火!

他管不了那么多,他活着就是想“过把瘾就死”的,多么潇洒!

当这潇洒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一种弥漫性的雾气以后,你再看吧,所有那些无知们,大口大口吸着毒,而后就张嘴巴等死了!

不死行吗?有办法吗?如果有,那怎么办呢?

我说它是有的,但办法是惟一的。办法就是像王朔说的,这时候你“千万别把我当人”,“我”是“动物凶猛”,是“畜生”的弟,说的不叫人话,你别信,不然到时候连想不学老舍,忍住不死,恐怕也由不得了!

忍都不能,哪还能再做到“不像人一样活,就像畜生一样活”“不但要像畜生一样活,还要活出滋味来,活得比人还带劲”呢?

我是个真“无知”,王朔不是,王朔是假无知。

不过,我虽然是真无知,可又不像“假无知”的王朔那般因无知而无畏,我是有畏的,“无知”“有畏”的我,不明白王朔上面那些聪明话的具体内含,它实在太深奥了,尤其是最末那句:“不但要像畜生一样活,还要活出滋味来,活得比人还带劲”。

像畜生一样活得比人还带劲,这样的“活”我没有想到,至今也不知道那活法是怎么一个样子。

王朔试过吗?如果试了,立马告诉我,我马上改,不做人算了,投胎做畜生,学得“人莫予毒”,行不行?

买卖问题

关于买卖,王朔有许多见解也是我大大赞赏的,觉得是那么回事的。

应该买卖时,就要真去买卖,这时还客气,就真会“好东西生产出来,不会卖,什么也不是”。

我们不能像古人那样,“锥心泣血,拿自己炼丹,一生潦倒,活着受罪,图他个死后让后人钦佩……现在是什么社会?-英雄辈出的社会,信息爆炸的社会,这是拿生命赌明天啊!这个险冒不得……谁说当作家就活该穷死”。

是啊,作家不该穷死,如果说过去写文章的会饿肚皮,那是由于没条件,现在这类事已变得越来越不可能。

那时不像现在,见你是码字的,谁都可以不买帐。

今天弄弄文章,却可以,也应该能养己养家,作家背后有报刊、影视这样一个广阔的市场,写文章就得有一些经济的眼光与计较,自己该得的,不必客气。

耻于谈钱,老作家们的跟钱过不去,那叫糊涂,晚景凄凉怨不得人!至多只能怨他曾经处身的那种不正常的时代!

所以,作家是奶牛,“奶水再足,也架不住天天挤,狂挤,没一辈子都出奶的,都有被挤干的那一天,不趁有奶的时候存些奶粉钱,老了也只有清水冷猪头找个庙堂扮庄严相……”

这是铺垫。

有了这个底,王朔接着说,在商人的心目中最装着人民,在这里“一切为人民”和“一切为金钱”二者不相矛盾。为最广大民众接受的,就是利润最丰厚的。

只有知识分子、艺术家在这个问题上才会有观念冲突,甚至觉得需要一个痛苦的转变认识过程,这从来不是个问题。媚俗?对了,搞大众文化就是媚俗,在商言商,俗是什么?是多数人的习惯和约定,我们不把话说得这么难听,我们叫“为人民服务”。学院派知识分子可以从各种角度批判大众文化,就是不要从“人民性”这个立场出发,因为那是大众文化本身的立场。认识到大众文化的商业本来面目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那几乎和我过去接受的全部“文化”的概念相伴,认同这个差不多等于放弃“文化”本身。如果我想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第一件事是忘掉自己的创作,学会用一个纯粹的商人眼光看待这件事。

作为一个诚实的公民,处于一个可以信赖、有规可循的国度,王朔讲这些话就无可厚非,人的志向不同、能力不一,不必都去搞精英文化。“文化”这概念也不是先天地就和商业投不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它们的关系理当是协调一致,各有能够彼此利用之处的。

同时,它们的真正发达与繁荣也是双向的,一方萎缩就会导致另一方的停滞。

尤其是精英文化,它的受众面小,本身所挟的利润是无形、无价的。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亦当作如是观。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是无价的,让爱因斯坦以商人眼光搞相对论,他的脑筋当然不会像王朔那样好使,存在观念上的冲突——起码在他研究过程中,存在这样的冲突。

所以,对商人适用的“哲学”,如果能够、可以、应该像王朔这样推而广之,适用于一切场合、方面,拿自己的目光短浅,来嘲弄精英们的立场和甘于寂寞,那也是要不得的思想。认为商人心中最装着人民的念头,更是古里古怪的自大。

在王朔的心目中,似乎只有为最大多数人做事才最光荣、最英雄、最好汉,他在大众文化上“卖”,为的正是这个最大多数,谁的卖点有他大呢?谁能比他了不起,心中装着“人民”呢?

他发财你想眼红吗?如果是的,他会说了,那叫“嫉妒”!

我不好说王朔目不识丁,他是识的,但他只识“丁”,因此,他会把别人对于此“丁”的不屑,说成是嫉妒或“迂腐”,他要把自己的世俗想法,加于众人,为他的那套活法正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