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胡小岩重点解释,加上举例说明,朱葆三等人这才苦笑着接受了这种科技观。当时就决定建设一所现代化的大学。
不得不承认,这个时候的大亨们或多或少都算是爱国人士。特别是黑袍的老头更是叫嚣着就是捐出全部家产也要建好这所学校。
也是这时,四个人才通了姓名。
除了朱葆三,黑袍老头则是叶澄衷。而年轻点的买办则是大名鼎鼎的虞洽卿。三人聚在这里当然不是简单的聚会。
这里要提到一个人:盛宣怀。
盛宣怀这人在历史上正面评价颇多,但实事求是的来说他就是个败家子!大冶铁矿在他手上居然沦为日本人的原料供应地。不仅不能盈利,反而年年亏损。具体原因大家可以度娘一下。而他能够影响钱庄,却不能从钱庄拿到钱以致只能从日本人哪里借款。真的让人难以相信他居然名叫盛宣怀,简直名不副实嘛。
说到盛宣怀影响钱庄就必须提到一个人:胡光墉字雪岩。当时胡雪岩正在上海与西洋人斗法。斗的就是丝绸的定价权。这件事无论与国与家都是大事。如果拿到丝绸的定价权,我相信中国的丝绸在胡雪岩的重点关照下虽然还是不能打败日本丝绸,但也绝对不会像后来的被日本丝绸打败。因为有胡雪岩在,中国丝绸在明面上已经是统一的行会性质。将会给国家带来大量税收,也给养蚕的农民和中间商带来更多的利润。
而这位盛宣怀同学在胡雪岩最为难的时候动员上海钱庄对胡的富康钱庄挤兑,结果富康钱庄垮台,胡的资金链断裂。胡雪岩彻底倒下。
胡雪岩这一倒下,不仅导致左宗棠未尽全功也间接将中国的财政税收推向深渊。以致慈禧这个老女人不得不将胡雪岩法办。为什么法办?因为没办法,朝廷没钱!左宗棠的大军在外所消耗的钱财并非朝廷能够拿出来。抄了胡雪岩家是最好的办法。但这就损害了胡雪岩这一系所有商人的利益。
中国丝绸自从胡雪岩之后彻底失去议价权,也就彻底失去了与日本丝绸竞争的资格。
再加上英国支持印度的茶叶生产,中国对外商业的两大基本盘茶和丝绸彻底崩盘。中国的白银随之大举外流。而中国得到就是国外的商品在中国横行无忌。
其他的商品无论棉布还是洋火等等几乎全是外国商人的天下。也就是说中国彻底沦为外国资本的商品倾销地,而中国则完全没有反抗余地!因为中国没有了能够真正带领中国商业的领军人物和资本。
想想后来的状元商人张謇等人的遭遇就知道了。不是因为资本不足就是原材料被卡等等原因始终不能发展壮大。
这里说道资本就必须说道晋商。也就是电视剧里经常提到的乔致庸等些人。这人不用说,两个字评价乔致庸——奇才!但乔致庸等晋商都是票号为本。论起来无论影响力还是眼光方面都比南方的盛宣怀等人差了不止一筹。更不能跟他的前辈胡雪岩相比。盛宣怀好歹办了多年洋务。
而胡雪岩是唯一一个敢于跟西洋人斗法的中国商人。胡雪岩之所以成功之所以能被后人捧上神坛就在于这个“敢”字。
伟人说过敢为天下先。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改变中国。比如太祖。同时期多少俊杰,无论是总理还是后来加入的多少将领都拜倒在“石榴裙下”。就在这一个“敢”字上。
无论乔致庸还是盛宣怀还是后来的朱葆三都少了这个字。
胡雪岩的个人财富鼎盛时期说不定都比不上乔家。但说句狂妄的话,当时的中国商业全都笼罩在胡雪岩的阴影之下。就在这一个“敢”字上。
太多太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读读胡雪岩的传记。
说了这么多,只想表达一个意思。胡雪岩这人从来都是与人为善,他根本就没有料到人心的险恶程度也低估了盛宣怀节操下限。他败就败在低估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和盛宣怀的胆大方面。
如果胡雪岩不死,中国南方商业的半壁江山不倒,那么绝对不会出现后来的庚子事变等一系列事件。
因为胡雪岩不死,李鸿章就有可能收复这个人,胡雪岩一定会识趣地主动依附。而李鸿章收服了胡雪岩,他就不会缺少银两。他的北洋水师以及聂士成的陆军就不会败的那么快,那么惨!
甲午海战后的战报上居然有这样的记录:“多发命中,数发未响。”
他喵的,看到这里就无语了。实力上中方占优,结果是日军海军一船不失,而中方几乎全军覆没。
原因不外乎是没钱。因为钱都被慈禧那个老娘们拿去造园子了。
这完全就是一个蝴蝶效应。胡雪岩对于满清的重要程度如同太祖对于中国。
现在胡小岩就需要一个胡雪岩来支持他。而他面前的三个人就有着可以比拟胡雪岩的影响力和财力。
这三个鼎鼎大名的大人物聚在一起就是在商议盛宣怀的一个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