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442的平衡是优点,这个优点在于变化方向可供选择多。
想攻,可以激进地投入进攻兵力,想守,也能收缩阵型。
战术变化上,首先立足平衡点,而其他阵型,偏进攻或保守,在变化时,若然是极端变化,则很容易撕裂自身球队的战术体系。
可是奥德里奇不这么认为,哪怕也有人批评他本赛季胆大妄为的战术体系过于激进,而缺乏控制力。
就像他们在联赛中丢分的场次,近似一致。
对手极致防守打米尔沃尔的反击。
如果第一个球是对方进的,那么,米尔沃尔的比赛就非常困难了。
因为你把所有进攻牌都打出来了,最强的进攻压力从一开始就冲击对手防线,对手适应下来,会越来越有经验,米尔沃尔还能怎么变?再投入进攻兵力吗?防守彻底不要了?
奥德里奇从未对外反驳过一句,因为没意义。
在他眼中,米尔沃尔缺乏的是全局节奏掌控,而不在于是否进攻打得太激进!
今天这个0:2落后的局面下,奥德里奇做出的改动是两个方面。
第一,后卫线,边后卫进攻投入度削弱,一个大胆进攻,一个稳固防守,后卫线常态下是3后卫体系。
第二,内德维德回撤打中前卫,与阿隆索,佩德雷蒂撑起中场控制力。同时加强中路防守,常态时也是3中场。
那么,米尔沃尔就从244。变成了334,或343,因为小罗有了更多空间,中路内切便会成为一个前腰。
这是一种被动地用团队来控制全局节奏,而非通过组织核心来指挥全队,比赛的整体节奏会首先降下来,然后加速依靠单个点的爆发。
奥德里奇不喜欢这种散兵游勇英雄主义的爆发加速来改变比赛。因为从长远来看,这样的节奏变化模式。缺乏稳定性,毕竟顶级球员的状态也会有阶段性下滑或低迷的时候,若习惯了这种模式,当场上没有英雄的时候。可能球队就不知道该如何取胜,该如何激活团队的能量来改变比赛。
现实就是即便你不喜欢,也要接受。
温格赛前的准备做得很好,打了奥德里奇一个措手不及,可在比赛临场指挥方面,奥德里奇自诩要比温格更出色。
当米尔沃尔做出变化之后,阿森纳并没有很快调整进攻策略,他们继续用平推中路的方式打反击,遭遇了米尔沃尔针锋相对的中路密集防守狙击。在只有永贝里一个人拉边撕扯宽度的情况下,米尔沃尔三后卫与三中场并不会给阿森纳更多的空当,尤其是。中场线与后卫线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阿森纳的反击无法推进到危险地带便频频被米尔沃尔扼杀。
站在场边的奥德里奇面无表情,看台上的球迷难免有了郁闷情绪,去年的圣诞大战,哦,不只是圣诞大战。去年整个12月,除了月初的丰田杯之外。米尔沃尔简直是灾难性的表现,欧冠最后一轮被逼出局,后面的比赛无一胜绩。
今年好不容易感觉想要过个好年了,没料到上半场没结束就被阿森纳打了个2:0。
有些立场不够坚定的球迷,兴许会在内心抱怨:少帅若是打得保守些,估计比分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阿森纳在联赛中很强,可是,应对在临场和战术先天不足的制约,他们并非不可击败。
欧冠小组赛第一轮,在主场,阿森纳就被同样以防反理念的国际米兰爆了个3:0,库珀在意大利已经下课,那是在意甲第六轮被逼平后莫拉蒂痛下杀手,库珀在意大利遭受的压力,要远比温格更大,除了一个缺乏耐心的老板之外,意大利媒体对上赛季亚军的国际米兰批评声不绝于耳,无非是球队缺乏控制力和场面难看。
也就是在英超,多数球队面对非天字号公敌不会摆大巴,特别是在主场仍旧要照顾球迷观赛感受而让比赛变得开放些,阿森纳的生存空间要绝对比国际米兰更舒适,不过,在主场,阿森纳要攻出去时,反而被国际米兰给摧毁。
枪手在10月份,在欧冠中还输了一场球,客场面对基辅迪纳摩,这肯定有乌克兰球队先天优势作祟,不过三战仅得1分的阿森纳险些无缘欧冠16强。
好在最后打俄罗斯与乌克兰的球队都是在主场,不用在天寒地冻的环境中逆势冲杀,而另一场经典比赛则是客场5:1击溃国际米兰,除了国米经历换帅的动荡,其实还是那个老套路,阿森纳打防反,对方攻出来,阿森纳反击威力无与伦比。
于是九月份还在库珀执教下的国际米兰在客场能干翻阿森纳,而到了十一月,阿森纳跑去客场报仇雪恨。
奥德里奇的变阵,是他临场指挥手段中一个屡试不爽的技巧:诱敌。
只要对手不是绝对功利,进一个球或者领先时缩回去就摆大巴,哪怕对方还是打反击,他的手段都有发挥空间。
让阿森纳打反击,然后在对方攻出来的基础上,前场有空间,在对方反击夭折的同时,米尔沃尔攻防转换进攻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