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几内亚岛和澳大利亚隔海相望,在澳大利亚的东北方向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海区--珊瑚海。莫尔兹比港则位于新几内亚的东南,正好面对着珊瑚海。
日军如果攻占此处,那么战机就可以跨越珊瑚海直接攻击澳大利亚的本土。当然珊瑚海和堡马德海峡也会被日军战机所威慑,这片海区将成为日本鬼子的控制区。
从另一个角度看,日军也需要占领此处。此时的新几内亚北部已经为日军占领,只是新几内亚岛中部有一条横贯东西的大山,日本陆军过不来而已。
要想占领澳大利亚,那么必须先占领莫尔兹比港。即使不占领澳大利亚,想切断澳大利亚和美国的联系,也需要占领此处。
日军这次行动其实就是其南进战略的前期行动。在日本大本营尚未真正定下日军下一步的整体战略时,也是掌握战场主动的一种方式。反正到底打不打澳大利亚等山本五十六和大本营拍板,对于下面的日本海陆军将领来说-----最佳选择是:我先打着,让美军疲于奔命。也就是军事家门所说的:“不要被敌人牵着鼻子转,要牵着敌人的鼻子转。”
这次军事行动是由井上成美中将指挥的第四舰队为主力的。但是实际上海上主力却是原忠一少将指挥的第五航空战队。不过井上成美中将作为一个文化人,不适合冲锋陷阵,他要稳坐在中军--新不列颠岛的拉包儿港运筹帷幄。
井上成美能在吃了几次败仗后,还坐在第四舰队司令官的位置上,除了他的关系网比较牢固,与他占领拉包尔这个日本在南洋上最为重要的核心要塞有很大关系。拉包尔的自然条件比起日本海军原有的特鲁克基地还要好的多。拉包尔此时已经是日军南侵的前进基地。
开战以来,在日本海军几个舰队中,井上成美的第四舰队损失最大,几乎是损失了七成的主力水面舰艇。吨位上此时井上成美的第四舰队虽然还有一多半,但是本来家当就不多的第四舰队现在根本就没有几艘主力舰。还是山本看井上中将力量太过单薄,加派了一些力量。这才能发起这场军事行动。
现在看看井上成美这位大才子中将制定的作战计划吧。
第一路部队,攻占图拉吉岛。这是位于所罗门群岛上的一个小岛,算是进入珊瑚海的门框上的一块砖。其实绵延千里的所罗门群岛都算是珊瑚海门框上的砖,但是这块砖不同的是,美军有三百多部队占领了此处。既然美国人占领了,那就要打,这就是日本海军的逻辑。
第二路部队,进攻莫尔兹比港的军队。
第三路部队,为莫尔兹比港的进攻部队保驾护航的部队。一艘轻型航母翔凤号作为主力。
第四路部队,一艘航母。两艘重巡洋舰,六艘驱逐舰组成的机动部队。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六艘驱逐舰中有一艘名舰--时雨号。这可是大名鼎鼎的大日本海军第二祥瑞。不过太平洋战争才打了小半年,时雨号的威名还没有家喻户晓。有了这艘时雨号,原忠一的命格是不是足够强大,很值得期待。
井上成美中将的脑子实在厉害啊。就这么点力量竟然兵分四路。历史上井上成美也是这么干的,只不过区别是第四路的机动部队是两艘航空母舰。
而尼米兹在日军出动以前就获得了情报。图拉吉岛上的三百美军早早的就溜掉了。
结果井上成美的图拉吉攻略部队轻松无障碍的在五月三日占领了图拉吉岛。
日军占领图拉吉岛的同一天海抗军袭击了南塔拉瓦岛。
井上成美的判断是:袭击塔拉瓦岛是美军的牵制性动作。说明美军航母不在珊瑚海附近。更加有利于日军的行动。
军事理论家啊,判断就是高明。要知道海抗军的行动根本和美军没有事先的商议。
五月四日,早已严阵以待的美国第十六特混编队--两艘航母--列克星敦号和约克城号在弗莱彻少将的率领下立刻发动了进攻。美国这两艘航母躲藏的地方在太平洋战争的历史上很著名,那就是-瓜达尔卡纳尔岛,简称瓜岛。距离图拉吉岛根本就没有多远。都是所罗门群岛的一个岛屿,不同的是图拉吉岛小。而瓜岛大。
美国人很坏,在小鬼子的部队登陆以后,才发起空袭。
美国人的航母总算开了开荤。两艘大型航母出动九十多架战机,轮番对着日军的一艘驱逐舰和两艘补给船穷追猛打。消灭了鬼子的船只,那么小岛上的小鬼子就成了孤军。
即便是孤军,美军飞行员也没有放过,因此图拉吉岛上的日军登陆部队也遭受了猛烈的空中打击。
美国飞行员打的很开心,总之是击沉了日军的三四艘军舰或者补给船。
这一番打击实在过瘾,九十多架战机整整打击了三轮。
根据美军的战后统计,总命中大约是十四颗炸弹,七枚鱼雷。
这样的结果,命中率这东西简直就没有办法计算了。
弹药消耗太大了。据说消耗的弹药量和汽油量价值超过了被击沉的日军舰船。
具体多少,李广不知道。但是战果送到尼米兹上将那里,得到一个评价:“战果与弹药消耗量不相衬。”
美国人一贯的财大气粗,根本就不在乎什么弹药消耗。能让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心疼并如此评价,可以想象美军飞行员挥霍了多少弹药。
海抗军的自由轮号航母,全甲板出击一次大约需要十万美金的消耗,这指的是海抗军用的炸弹都是自己从炮弹改造而来,不是购买的。如果是购买八百公斤重的穿甲炸弹,一枚就需要四千美金左右。
美国飞行员打高兴了,井上成美也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