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工程!
可以说它是一项技术,也可以说它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脉络,更可以说是未来的走向。
“全息”既全部信息,是大数据时代的根本,而全息工程,其中涵盖了全息记录技术、全息投影、全息影像。
全息记录技术被林锋应用在全息闪存当中。
全息投影,透过介质反射,形成3D图像。
全息影像,不需要介质,制作出物理上的纯三维影像,观看者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受限制的观察,甚至进入影像内部。
技术被科幻电影玩烂了,地球人都知道。
但有个问题所有人都忽略了。
全息影像,名词展开,是全部信息影像,它所承载的信息量是巨大的,什么储存盘能容纳这种文件?
答案是,没有!
林锋计算过,如果把整个京北市,用全息影像制作出来,得需要25TB的空间,没错,就是25TB,这样庞大的空间,普通人有谁回去用?
而且还有一个无法突破的瓶颈,读写,如此庞大数据,电脑根本无法完成读写,想想那些用3D-max软件渲染高质量的模型就知道,几天几夜都渲染不出来。
全息闪存硬盘拥有50G秒的读写,也仍旧无法达到最低读写要求。
就算林锋能制造出来,也没有响应的电子设备去读取。
哪怕现在把这项技术共享出来,也不会投入民用,它的实际作用小于所能带来的价值,失去了本身价值。
技术很好,但并没有卵用,这丫的技术就是一个坑。
可林锋为什么在思考这项技术?
道理很简单,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林锋以前制造了一种移动硬核,他的存储空间有130TB,能存下5张京北市的全息影像。
当然他需要一种能加速读取速度的CPU。
只要加强CPU的性能,就有实现的可能,当然不是民用,而是军用,有可能以后会用在民用,那不知道要多久以后了。
军用!
是林峰接下来的战略目的。
商人始终是商人,上不得台面,哪怕林锋掌握了多种科技,顶多算是最成功的的商人、半个科学家,价值远远不够。
而能提供军需用品的公司就不同了,更何况林锋还能提供军工技术。
到了此时,林锋才真正敲定了这项计划,进军军用设施。
电子行业他已经通关,有公司团队去管理就行,没事插手一下,控制行业,剩下的再不用林锋操心。
你说林锋没有硬件技术,凭什么通关电子行业?
林锋解释道:“下位法遵守上位法,同样,落后的技术会向先进技术看齐,只要他把软件程序控制在最尖端,硬件商只有追赶的份,没了后顾之忧。”
至于硬件厂商罢工,做梦应该能遇到。
当然,进军军工也没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