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就让小人儿们在懵懵懂懂中度过这大好时光?
可是,如果教小人儿们识字,那就是逆天行为!
任强左思右想,觉得让小人儿们住窝棚、穿兽皮、吃烤肉……在时间上已经是逆天了,也不多此一举。反正这里方圆几百里甚或几千里,也没有别人。关起门来教孩子,谁也不知道。
于是,任强当起了小人儿们的代课老师。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数学、语文并进。让小人儿们抚平沙土,用小干棒(小树枝段)在上面练习写字。
小人儿们觉得新鲜,一个个学的都很认真。
学习占用了一些时间,加之任强就字释义,灌输文明思想,打架革气的越来越少。
………………………………………………
天气渐渐热起来。一到晚上,便有蚊子“嗡——嗡——”地围着泥点小人儿们转。胳膊上刚轰走,鼻子上又来了,鼻子上轰走了,腿上又有了……泥点小人儿们身上经常被叮起好多红色的小包。晚上睡觉也成了问题。
这里临海傍河,东海南岸还有成片沼泽地,到处是蚊子繁殖的天然温床,要想治理环境消灭蚊子,根本办不到。
要解决蚊子问题,只有防蚊。
前世防蚊,有蚊帐、纱窗;灭蚊有杀蚊喷雾剂。
可这里是洪荒,什么也没有。
怎么办?
任强绞尽脑汁,忽然想起前世儿时在农村,奶奶曾用蒿子绳熏过蚊子。
记得也是七、八岁的时候,任强一个人在农村跟着奶奶过暑假。每到晚上,奶奶就点燃一根粗粗的蒿草绳,挂在屋门口。
任强不解,问奶奶:“这个干么儿(什么)呀?”
“熏蚊子。”奶奶回道。
“熏蚊子?能行?”
“行。这是蒿子草编的,熏蚊子可管用哩。这个还没毒,环保!”
蒿子绳冒着缕缕青烟,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有点儿刺鼻的味道。
果然,先时还在门口“嗡嗡”叫的蚊子,一会儿就跑的无影无踪。
任强觉得奶奶很伟大,高兴地说:“奶奶,您从哪里学来的?”
“老常年可人们都用这个。我们小时候,哪里有灭蚊子的药呀,全都是用这个。”奶奶笑着摸摸任强的头,“现在虽然时兴灭蚊药、杀蚊剂,我的宝贝孙子在家里,我可舍不得喷那有毒的化学玩意。”
任强亲昵地在奶奶怀里撒个娇。
整个夜晚,屋里一个蚊子也没有。
………………
任强从回忆中受到启发:
这里到处生长着野蒿子棵,何不也学奶奶的样子,就地取材编蒿子绳,熏跑蚊子!
任强教小人们拔来野蒿子棵,在太阳地里晒蔫儿,拧成蒿子绳,傍黑上蚊子时,点燃了挂在窝棚口上,用蒿子烟阻止蚊子进入窝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