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听事知道祈云宠爱芸娘,听到人夸芸娘比听到夸自己还高兴,故意说话多少带了些巧妙的奉承。当然,他也是真心佩服,严小姐那事办得多干净利索,后续也漂亮。果然,他们年轻俊美的将军得意洋洋地笑了起来,嘴角眉梢俱是心满意足‐‐
&ldo;芸娘自然是聪明的,不然怎么叫芸娘。&rdo;芸娘一计既救了严明月脱离苦海,又买好了北平府的贵子贵女贵夫人,最后借着&ldo;还&rdo;人情的机会,还把开挖银矿需要的人手都找齐了。祈云是乐得眉开眼笑。
王听事虽然很疑惑聪明跟叫&ldo;芸娘&rdo;有什么必然的关系,但他还是很聪明的附和,&ldo;将军所言极是啊。&rdo;
第74章
完美地解决了严明月的事,接下来,就看林氏两女扯皮的结果。
在等待中,新年悄然来临。
这期间,同样发生许多让北平府民众或津津乐道或议论纷纷的事:
英武将军亲自主持修建的崇威书院明年春就要开学了,听说请的都是江南的名儒大师,经过英武将军亲自筛选测试才聘请的‐‐
当然,祈云是不可能做这种事的。别说她最讨厌的就是那种酸文,便是不讨厌,她也没这个闲工夫啊。年关近了,要各种防备着外族过不下冬拼死抢掠,边防工作堆积如山,又因为第一年回封地,为了表示亲民和仁慈,还得倒各下属州县巡视、探望、慰问,哪得这种闲工夫?这种事,自然是芸娘负责的,所谓的&ldo;英武将军亲自&rdo;,不过是挂了她名头好办事。而那些江南大儒、名师,纵然再目下无尘、清高不凡,也不敢怠慢鼎鼎大名的英武将军的来信,得,你要耍出名家风范怠慢也不是不行,回去人家就说开了&ldo;某某大师虽然学识不凡,却是个傲慢没教养的&rdo;,这些话一出,任谁都受不了啊,更何况,将军府早早传出并且这消息也传开了:崇威书院只要那些有绝对才学、品德兼备之人,也就是说被聘请之人是俱有&ldo;绝对才学、品德兼备&ldo;‐‐反之,没有被聘请的岂不是徒有虚名,或是品德有瑕?消息一传出、一传开,大儒名师们都不淡定了:这岂止是关乎名声,还关乎面子啊!读书人不在乎钱财,但不能不在乎脸面啊,名声就是他们的脸面啊。于是,便是无心的也不得不有心了,不如某某就算了,岂能连某某某老匹夫也能骑到我头上?去,必须去,一定要去。
后来这些名师大儒与&ldo;英武将军&rdo;书信往来久了,发现这将军不只是个女武夫这么简单,她胸怀韬略,见识不凡,言谈风采更让人有芝兰玉树之感,好感顿生,十分的不情愿也变成了五六分的好奇、四五两分的向往,若按照这将军书中所言,能培训出一批德、智、体、美、劳‐‐德者,品德也;智者,才学智慧是也;体,这将军不愧是武将出身,听说北平府那地儿也崇武,让那些书院书生一月一次到军营受训,倒是合符民情的新提议,况且,一个人若是没有强健的体魄,纵有才学如浩瀚星海又何用?这其中,身体虚弱的名画师司徒先生最为首肯:譬如在下我,便是想遍览祖国大好河山又如何行动?唯有闭门造车、徒郁心胸罢了。另一当年因为受不了三日之考煎熬半途晕倒的厉先生亦有话要说,更直接:没有强健的身体怎么上京赴考、怎么熬过三日的考场?我认为此举既符合当地民情,又符合实际,十分可行。这种开创先河的举动,他日指不定能载入青史,我等亦有荣焉‐‐读书人图的除了升官发财出人头地,不就是名留青史。此话一出,众人心中无不一动。固然有人说有辱斯文,不过被人反驳既然身体强壮有辱斯文,何不把你身体折腾腐败让我等瞧瞧真正的斯文?此论逐消失。美,对美的欣赏能力的培养,环肥,是一种美,燕瘦,何尝不是另一种美?月圆清辉,月减纤丽,固不能同也。劳,那些大儒名师固然清贵,有些人可能一生都没下过田摸过真正的泥土,可是,在大众舆论之下,自然也是能一脸正气的说出&ldo;五谷不分、四体不勤,毋不可耻乎?&rdo;的说话‐‐的学生岂不美哉?
既然&ldo;志同道合&rdo;,对于聘请,这些大儒名师自然也就首肯了,除了答应帮助崇威书院在他们所在地区大量搜购各种书籍外,更是让家人或是请人赶抄家中珍贵藏书将带往北平府,这对于北平府无异一笔巨大的财富‐‐
这许许多多的消息传到皇帝耳中,不由得大感赞服,又不免有些郁闷:想当年他不过想让个酸儒写个诏书,结果被人唾口水大骂不已,斩杀人九族也不能如愿,结果,瞧瞧,人家不过轻轻巧巧耍了个&ldo;鹬蚌相争&rdo;的手段,那些自命清高的酸儒不但纷纷出山了,还连自己的老底子也舍得奉出来‐‐
若不是想到北平府曾经是自己的封地,那儿若是落魄自己也脸面无光,那个人是自己女儿,那间书院叫&ldo;崇威书院&rdo;,皇帝的心指不定还得酸成什么样。
皇帝对皇后说:芸儿是越来越能干了。
皇后说:可不是,这点跟陛下越来越像了。
皇后不着痕迹的奉承,让皇帝龙心大悦,不酸了,舒服地夸祈云顺带自夸:可不是。
两夫妻虽然嘴上说着祈云,可心里不免打了个问号:真是芸儿干的?不见得吧!
尤其皇后,她可是亲自跟芸娘交过锋的,知道这个人才能那个叫举一反三、脑子那个叫聪明伶俐,反应那个叫敏捷灵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