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这一招驱虎吞狼计策的人,不用想也是属于那位肆叶护大可汗的,为了保证他的地位和治下的势力,也只有他才会在这个时候使用这样的策略分散大唐的注意力,但是这样的计策未免也太高看了这些个内附的部落,还有,他严重的低估了此次大唐出兵平叛的决心!虽远必诛这句话,他一定不知道。
他的愚蠢和自大,反而给了苏宁很多的灵感,一个处于内乱而非稳定的草原政权,是没有闲暇的功夫和大唐争锋的,除非大唐想灭了这个国家,否则他们一定会先处理完内部事务再来处理大唐的事物,大唐之所以在后来等到了永徽年间才灭掉西突厥,就是因为西突厥那个时候才堪堪解决了内乱的问题。
不在敌人内乱的时候解决他们,还偏偏要在他们统一的时候解决问题,大唐还真是高风亮节!所谓趁他病要他命,这个时候就是一个绝好的机遇,按照历史的发展,贞观六年秋,肆叶护可汗就将遭遇到设卑达干与弩失毕部攻击,逃往康居,不久死亡,接着西突厥迎立泥孰,是为咄陆可汗,进入短暂的平稳期。
设卑达干不算什么,但是弩失毕部可是西突厥重要的组成部分,隋仁寿四年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突厥就以“十支箭”(十个部落)而为人所知。其中五支“箭”就是右翼弩失毕部,可以说,这是西突厥一半的实力对抗另一半的实力,两虎相争。这样好的机遇,大唐如何可以错过?
看来这一回还真的是捡到了好处了。西突厥在此时雄霸西域,把过去被大汉王朝所打通的西域全部霸占,汉民族历经多少年的内乱之后已经完全失去了对于西域的控制权,而如今大唐的疆域也就差不多和秦朝的疆域一样,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打通西域就是将来大唐必须要做的事情,而为了这个目的,西突厥就绕不过去。
历史上大唐只是趁着西突厥内乱从而取到了好处。但是没有想着趁机把西突厥也给灭掉,非要到人家缓过劲儿来和你拼命了才把他给灭掉,灭掉了东突厥,大唐的下一步路就是打通西域,东边是大海,南方是蛮荒之地,北面是大草原。大唐已经逐步深入掌控了,大唐势力的西进几乎是必然的,所以下一步就是西域,重新夺回那自从汉末三国之后就逐步失去的西域治权。
丝绸之路太有名了,隋炀帝时代曾经一度打通过,隋炀帝带领臣子和大军历经千辛万苦。吃尽了苦头来到了西域,在那里召开了万国博览会一样的大盛事,这一点让李二陛下非常眼红,西域的记载在史书上非常多,丝绸之路可以带来的利润也是难以想象的。所以李二陛下非常希望重新控制那里,但是汉民族已经失去了西域太久。
西域(新疆及中亚东部)。中国的故地,但丧失的时间已有六百年,太久了,所以当李二陛下集聚了足够的实力向西扩张时,面对着的是一个完全新面貌的西域,历史上引起大唐势力西进的是高昌王国和西突厥的联盟,对大唐实行各种封锁,逼的大唐忍无可忍发兵高昌,灭亡之,从而重新步上了汉王朝开拓西域的脚步。
这件事情太重要了,这几乎和西突厥的内乱离不开关系,西突厥似乎是有意无意的把大唐的目光引到别处去,不断的用各种方式混淆大唐的目光,在大唐鼎盛的十几年之间竟然就这样混过来了,少了西突厥,大唐在西域的唯一强悍的敌人就是吐蕃了,就可以不用担心吐蕃和西突厥的南北夹击,而一心一意的对付吐蕃,至于西面的强大的阿拉伯帝国,俗称的黑衣大食,要在玄宗时代才能和中国力量进行面对面交锋。
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极好的机遇,虽然大唐连自身都还没有开拓出来就要去开拓其他的地方,但是正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这样好的机遇又哪里是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的呢?苏宁摇摇头,天还没亮的时候就带着大部队出发了,不管怎么样,这一次是不用担心了,迎接斛薛所部的一定是肆叶护可汗的嫡系人马,其实就算是把这支人马给灭掉,西突厥也未必能有什么动静,相反,那些反对肆叶护可汗的人还会因为这件事情而高兴。
肆叶护可汗也一定会有所顾忌,一旦他不顾一切的报复大唐,那么他的实力就会受到极大的削弱,还极有可能大败,他的地位一定不稳,而且那个时候大唐还可以联络西突厥内部的反叛者,里应外合的把肆叶护干掉,当然这样非常不符合大唐的利益,要是可以让他们继续斗下去就好了。
按照肆叶护可汗在这种时候还能够想到防备大唐的思维能力,他一定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或者他的身边有智囊,为他出谋划策,所以,苏宁有八成的把握确定就算是斛薛所部在西突厥境内被灭掉,或者哪怕是波及了西突厥的军队,肆叶护可汗也绝对不敢明火执仗的出动大军和大唐作战,那样的话,那些反对者一定不会同意。
说不定,还可以做出很多在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苏宁稍微的放下了心,这个时候,就该考虑如何凭着这两千人的追击大军把斛薛所部,还有可能遇上的西突厥军队给干掉,或许他们以为自己肯定不敢凭着两千人和整个西突厥作对,但是,越是嚣张,背后,就多得是怯懦。
没错,就是怯懦。
斛薛部在行动,苏宁也在行动,西突厥自然也在行动;斛薛部不断地给西突厥通报自己即将进入西突厥境内,并且大唐军队紧追不舍,请求西突厥的肆叶护可汗给予他们庇护。肆叶护可汗正是需要威望的时候,既然承诺了要给扰乱大唐的斛薛一个交代。就必须要做到,否则他摇摇欲坠的地位就更加难以保证了,于是乎,他派遣当初拥立自己的功臣阿史那泥孰率领一万精骑前来迎接举族内附的斛薛部,庆祝他的手下又有了一支可以战斗的战力,而且多了一双眼睛,一双刺探情报的眼睛。
对于斛薛部,他是志在必得的。如果得不到斛薛部,他就没有办法树立自己的威望了,比如避退大唐追兵,从大唐的魔抓里面把斛薛部解救出来,塑造一个威武不屈的大可汗的形象,对于他镇压反对势力,建立自己的权威有很大的好处。
但是这是结果。不是过程,虽说世人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但是作为实际的执行者,阿史那泥孰不得不关注过程,因为过程导致结果,也将导致他未来的道路。他现在其实比较懊恼,因为他很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任务,但是被逼无奈,他不得不接受这个任务,他所拥立的那位大可汗的儿子。出乎他意料的猜忌残暴。
他在武德年间曾经去过长安,见过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二陛下。两人接下了很好的友谊,甚至结下了兄弟之情,所以他才会在日后成为第一个由大唐册封的西突厥大可汗,等于是得到了大唐的承认,西突厥内部的亲唐势力才由此建立起来,说老实话,他不愿意和大唐为敌,更不愿意和那位李二陛下为敌。
昔日的相识,让他认识了这位雄心勃勃的秦王殿下,看出了他内心的雄伟,已经他过人的胆气与谋略,当时阿史那泥孰就预感大唐帝国如果是由这位秦王殿下继承了皇位,一定会成为一个充满了开脱精神的帝国,果不其然,不久之后他就听说了李二陛下登基成为大唐帝国的第二任皇帝,四年之后,东突厥汗国被灭掉了。
而如今,他很理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的肆叶护可汗心中的想法,他急切地想要取得一些信心和威望,足以让他稳定住自己的地位,并且争取到平定内部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重现当初统叶护可汗时代大突厥的荣光,这一点,他很理解。
但是这位肆叶护可汗的资质远远不如统叶护可汗,没有继承统叶护可汗三成的本领,却将统叶护可汗的缺点继承了个十足十,还有发扬光大的趋势,上任伊始就显露出了他的缺点——猜忌、多疑、暴躁!并且他不但向自己的对手动手,还向自己的拥护者,自己的追随者动手,比如阿史那泥孰自己。
进来多有传言,肆叶护可还要对阿史那泥孰动手了,虽然阿史那泥孰内心之中并不愿意相信这件事情,可是"ci luo"裸的现实就摆在这里,他之前也对一位功臣下手了,很多人都预感下一个就会是阿史那泥孰自己,可是这位可汗是阿史那泥孰自己拥立的,却要对付自己,这让阿史那泥孰无论如何都难以相信。
但是眼前的情况,阿史那泥孰已经有了觉悟,无论自己是胜是败,自己都没有好下场,把斛薛安稳的带走,那是肆叶护可汗的功劳,为了这份功劳,肆叶护可汗会做什么?为了稳住他的地位,他会不惜一切代价,若是失败了,自己就会成为肆叶护可汗的撒气筒,出气包,一样没有好下场,于是阿史那泥孰明白了。
这就是肆叶护可汗对自己剩余价值的最后开发,这一次回去之后,无论如何,都不会有好下场了!这已经是个现实了,身后的这一万精骑就是自己最后价值的实现,而这一次行动的副统帅,是肆叶护可汗用来监视自己的心腹,所以,无论如何,自己都难以活命。
就算是我瞎了眼啊!选择了这样一位主上!
阿史那泥孰无声的悲号。
斛薛部发来的通报越来越频繁,这就意味着阿史那泥孰距离斛薛部越来越近,距离追击的唐军也越来越近,距离和唐军冲突的时候也越来越近,距离自己的死期,也越来越近了,他心中不甘啊!就这样被无情的主上榨干最后一丝利用价值,然后丢弃?你不仁,我何须遵守义?!
那位唐军追击部队的统帅是这段时间被草原部落视为魔鬼的大唐最年轻的侯爷,好像叫做苏宁,一把大火把东突厥汗国烧没了,三万精锐骑兵葬身火海,大可汗颉利被生擒,整个东突厥汗国就此灭亡,而覆灭它的人,却是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大唐小将,这说出去大概会让所有人笑掉大牙,但是阿史那泥孰不敢笑,因为他知道过去的秦王殿下,现在的李二陛下,是一位什么样的君主,能够任用这样一位小将的原因又是什么!
没有什么可以阻挡这位帝王前进的脚步,或许死亡可以,但是,他又如何才会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