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就是,在丁明聪的主导下,以空军牵头,发起了“联合先进战斗机”项目,而且成为一九六八年之前,中**方唯一的先进战斗机项目,甚至可以说是中**方在当时最为重要的装备项目。
显然,丁明聪对该项目抱了很大的希望。
可惜的是,结果却事与愿违。
在空军的主导下,“联合先进战斗机”项目从一开始就走上了歧途,即空军希望获得的是一种以制空、截击为主的重型战斗机,将配备大功率对空搜索与跟踪雷达,携带远程空对空导弹作战。在此战术指标之下,“联合先进战斗机”的基础指标被一再提高,最终变得根本不像战斗机。
结果就是,这种战斗机在一九六七年底首飞的时候,是一个重达四十四吨的庞然大物。
显然,这绝对不是海军想要获得的战斗机。
要知道,即便是已经建造完工的核动力超级航母,也无法搭载这么大的战斗机,更别说正常使用了。
此外,受发动机限制,这种所谓的战斗机,实际上根本没有空战能力。
结果就是,这种后来被命名为j-68的战斗机彻底演变成了战斗轰炸机,而不是空军与海军都想要的制空战斗机。
当然,也正是j-68的失败,才让j-66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白了,如果j-68没有失败,完全达到了空军提出的战术性能指标,空军绝对不会屈尊采购海军的舰载战斗机。
丁明聪的蛮横干预,让空军与海军浪费了好几年的宝贵时光。
要知道,在中德冷战期间,一种新式战斗机的研制周期也就只有几年,而中**队浪费几年时间,意味着被对手甩开了距离。
所幸的是,并非所有努力都没有意义。
通过研制j-66与j-68,以及之前的折腾,中国的军工企业在航空发动机、雷达火控系统与航空材料技术上有了更多的积累,而且通过j-68了解了可变后掠翼等新式气动布局的巨大价值。
白了,如果没有六零年代的积累,也就不可能有七零年代的爆发。
仅仅数年之后,中国海军就获得了性能卓著的j-72型舰载重型制空战斗机,而j-72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第一种第四代喷气式战斗机。在经过了数次改进之后,j-72到二十世纪末都是最出色的制空战斗机。中国空军也在一九七八年获得了j-77型重型制空战斗机,并且一直使用到二十一世纪。更重要的是,j-72与j-77,以及海军的j-83与空军的j-81上所采用的涡轮风扇式喷气发动机、多普勒火控雷达、可变后掠翼、全复合材料蒙皮等等新式技术与新式设计,在j-66与j-68的研制项目中就已经有所涉及,要不然中国的战斗机制造企业也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让这些影响了第四代战斗机,或者说是第四代战斗机的标准技术达到实用的程度。
更重要的是,由丁明聪提出的“装备效益”概念,最终获得了军方的承认。
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没有丁明聪,那么研制新式装备的巨大花费,肯定会在二十年内压垮中国经济。
当然,丁明聪所做的贡献绝不止这么一点。
事实上,正是在军事管理上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让中国最终在长达半个世纪的中德冷战中坚持到了最后。
只是,在一九六八年,没有一位军人把丁明聪当成是一个合格的国防部长。
相对而言,景虎对丁明聪的态度还算友好,毕竟陆战队的规模并不大,而且大部分装备都与陆军或者海军有关,独自承担的装备项目少之又少,也没很少在装备研制问题上与丁明聪发生冲突。
至于其他三位参谋长,恐怕只想把丁明聪活剥生吞掉。
只要看看三位参谋长看丁明聪的眼神就能知道,如果哪天丁明聪出了车祸,他们肯定会开香槟庆祝。
要知道,即便是一向温和的田黛芳对丁明聪也无半点好感。
在一次闲谈中,田黛芳就打趣的跟景虎提到,十九年前,他没有让丁明聪乘坐的那艘驱逐舰按时出港是他这一辈子最大的失策。就景虎所知,当年丁明聪被派往美国,负责对美国的战争损失、以及战后重建进行统计,而他乘坐的“资阳”号驱逐舰在到达珍珠港后,因为收到了潜艇威胁警报,田黛芳让“资阳”号留了下来,没有跟随船队前往旧金山,而船队在出港的第三天就遭到潜艇伏击,两艘驱逐舰与四艘商船被击沉,其中就包括顶替“资阳”号的“长兴”号驱逐舰。
田黛芳如此怨恨丁明聪,自然有很重要的原因。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