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诗,简单之事罢了,如同吃饭喝水信手拈来!”姜承淡淡的开口。
一般情况下,姜承都不喜欢太高调。
但是这个‘大唐第一才子’的名头,给姜承增长了不少的声望同时。
也给姜承带来了一些麻烦。
因为不服这个‘大唐第一才子’名头之人,肯定会络绎不绝的来挑战姜承。
无论才学高低之人,都想要蹭一蹭姜承的名声。
这个王子瑜是第一个,但是也绝不可能是最后一个。
所以姜承就需要将自己的‘才学’展现出来,让这些人知道了姜承作诗如此迅速,并且质量如此高,随手就是千古名诗。
这样让那些本来有想法来蹭名声的人,望而却步之后,省掉姜承大量的麻烦。
拿过毛笔的姜承,也不管旁人震惊的目光。
直接再次毛笔在姜承的手中,如同游龙走凤一般在纸上行走。
不一会,姜承写下了一长串的文字后,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将手中毛笔递给了一旁的下人。
“看看吧!”姜承淡淡的开口说道。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阕词。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
词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
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
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
姜承写出这一个苏轼千古名作后,瞬间在场众人纷纷震惊的瞪大了双眼,下巴仿佛脱臼了一样张的巨大。
因为姜承不仅仅极快速度的完成了这个作品。
并且这个《水调船头》这首诗作,可不同于普通的诗作,首先它的字数就非常之多。
单单这一点难度就非常的巨大。
再加上这一首《水调船头》的品质,也是可以说是千古名作。
质量如此高,字数如此多,难度如此大的诗作,姜承简单的如同吃饭喝水一样,就这样在众人面前完成了这个作品。
很难让这群才子们,不为姜承感到震惊!
“太不可思议了,真的有作诗如同吃饭喝水一样简单的人吗?!”
“我以前不相信,但是我现在相信了,真的有作诗信手拈来之人,而这人就在我的面前!”
read3();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