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公登门,都没得到礼遇,需要自己走。
张懋毫不介意,好像多在谢迁这里停留一会儿都会给自己惹来麻烦,弄到最后,李鐩和杨一清也都明白过来,张懋过来不是为了恭喜,根本是来探听谢迁的口风,知道下一步朝廷的动向。
张懋在朝中的地位太高,军队有张懋掌控,其实谢迁足够放心,至少沈溪要掌握军权还要过张懋等五军都督府老臣这一关。
在张懋走后,杨廷和询问:“谢阁老为何不请求张老公爷出手相助?”
谢迁道:“你看他那如避蛇蝎的模样,有半分出手相助的意思吗?在他心目中,沈之厚乃年轻才俊,陛下就算给沈之厚封王,他也会笑着应承下来,哪里有一点武人的骨气?”
当着几名部堂,谢迁丝毫也没为张懋留面子,不过他并不担心眼前几人会将他的话泄露出去,这几人都知道分寸,也知道朝中文臣武将和睦的重要性,再者谢迁的话最多只是一种抱怨,就算被张懋知道,估摸也只是一笑而过。
你谢老儿看不起我,我还嘲笑你呢!
当初沈之厚是谁提拔起来的?
你自己控制不了一个后生,让人家靠自己的本事爬到你头上,你现在却要打压人家,你这还有点老臣的脸面不?
杨廷和请示道:“那谢阁老,现在当如何?沈之厚入朝,将意味着事情难以转圜。”
谢迁不答,因为前一段时间,谢迁几乎把能做的事都做过了,面圣也面过了,跟皇帝据理力争根本就没用,太后也见过,甚至各方能见的人都见了,沈溪那边他也试图用软硬兼施的方法,都是徒劳,现在再让他进行一次,好像也是无济于事。
杨一清道:“为今之计,当如张老公爷所言,找到兵部尚书人选为妥,兵部左侍郎陆完能力出众,之前之厚一直请假,不就是陆侍郎将兵部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这个建议连杨廷和都挑不出毛病,而李鐩干脆就点头。
谢迁黑着脸,侧头看了杨一清一眼,目光复杂,似乎在说,你杨应宁几时开始支持沈之厚了?
最后几人都看着谢迁。
毕竟谢迁才是文官领袖,一切要听看他如何决定。
但谢迁似乎对一些事已经产生根深蒂固的思维,光靠劝没用,他用愤愤不平的口气道:“他选择回朝就由得他,看朝中那些非议声蔓延,让他知道什么叫做如坐针毡!”
谢迁说话时显得怨气十足,杨廷和等人听到耳中,仔细琢磨一琢磨,谢迁这话就跟没说差不多。
至少张懋还说出个建议,找个接替兵部尚书的人选,这样就可以让皇帝把沈溪兼任的兵部尚书差事给替换,事情也就圆满解决了。
而谢迁似乎对最适合兵部尚书的替代人选陆完抱有一定偏见,对此提议并不赞同,而提出了一个“耗”的策略,说起来就是什么都不管,让沈溪继续当他的两部尚书,而后靠舆论让沈溪屈服。
杨一清和李鐩倒没觉得如何,至少他们内心的想法,跟谢迁大致相当。
不过杨廷和这边就觉得很别扭了。
谢阁老你也算是我尊重之人,我一直觉得你会站在我这边,打压一下沈之厚的崛起,让朝廷的秩序恢复正常,你之前也一直都是这么做的,为何到了关键时候,你却什么都不做,改而变得敷衍起来?
你这算是举手投降了?
杨廷和皱着眉头道:“此例一开,即便将来再将事情转圜过来,怕是陛下会故技重施,这次是吏部和兵部,下一次指不定是什么官职,又不知道是什么人。如今尚且是沈之厚这样的状元之才,若以后是传奉官当如何?”
谢迁看着杨廷和道:“难道你有好策略?”
“当进言陛下。”杨廷和道。
这个建议让谢迁多少有些无语,他道:“能面圣的话,老夫早就去面圣了,况且老夫跟陛下单独见过,陛下对此态度坚决,又能如何?”
“那就去见太后。”杨廷和仍旧不依不饶。
谢迁道:“老夫之前把能做的,都已做遍,甚至求教过京城内所有可能影响此事之人,之厚那边,老夫也去见过,但事情都没有顺利扭转过来,或许是因为之厚在对鞑靼一战中立下的功劳太大,再加上陛下对于朝政的疏忽,使得陛下要找到能统筹大局的人出来,而之厚又是东宫讲官出身……”
当谢迁说到这里时,语气中多有无奈。
杨廷和道:“难道如此便什么都不做,任由事情发生?”
谢迁道:“开历史先河也好,守规则也罢,如今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也只能暂且如此,希望将来不会令事态继续恶化,诸位多行督促,若之厚在职司上出了偏差,至少能提点一下……诸位提高警惕吧!”
:https:www。bqgie。cc。:https:m。bqgi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