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
。。。。。
南方大乱,北方乱起。
历史的车轮,已经彻底脱离了原来的轨道,满清的江山已是风雨飘摇。
早在满清嘉庆年间,中国北方就有捻子活动。咸丰二年,安徽淮北地区的涡阳、蒙城、毫县一带遭到大旱,入捻的农民逐渐增多。安徽北部及河南、山东、江苏等省各地区的农民秘密组织被称为“捻党”。
咸丰元年,黄河、淮河流域爆发捻军起义,河南南阳、南召、唐县(今唐河)等地捻党聚众起事。二年,张乐行、龚得树等于安徽亳州雉河集一带起义,聚众万余人,攻克河南永城等地。
咸丰二年底,太平军北上入湖北,捻党纷起响应,在皖、豫、鲁、苏、鄂交界地区形成十余支大小不一、相对duli的队伍,并逐步由分散、零星的斗争趋向联合。
太平军被湘军击溃与武汉之后,捻军活动转入低迷。
然而,到了咸丰三年二月间,张乐行在亳州雉河集召集各路捻军首领会盟、会议推举张乐行为盟主,称“平北大将军”,设黄、白、红、黑、蓝五se旗,五se总旗各设总旗头。称“将军”。
张乐行自领黄旗,兼黄旗总目,苏天福、龚得树、韩老万、侯士伟分别担任黑、白蓝、红各旗的总目。总旗之下有“大旗”,是组成捻军的基本单位。大旗设大旗头,称“旗将”、大旗之下还有“营”,是最基层的战斗单位,营官称“营将”。
捻军按五五编制,五人为一伍,五五为一队,五队为一哨,五哨为一营,五营为一大旗,五旗为一总旗,每总旗人数在两万人左右,五总旗差不多十万兵力。
这种五旗军制的组织形式,与湘军军制几乎雷同,会盟之后,处于分散状态的捻军初步被统一起来,成为北方反清武装的主力。
捻军在数月间突然崛起,十万兵马还拥有近万支各式步枪已经数十门火炮,各级部队还有教官每ri督管cao练,俨然一支正规军一般。
与此同时,捻军打出了其口号,驱除鞑虏,复兴中华。
这样的口号,与天地会各部义军一字不差。
在如此诡异的变化背后,自然脱不开周晓峰湘军的影子。
“速调僧格林沁亲王入豫平乱!”
咸丰刚刚苏醒,立刻挣扎着下了旨意。
许昌丢了也就丢了,不太影响天下大局,要是洛阳这样一座数代古都落入起义军之手,河南就要丢了。
到时候被困于大别山中的太平军与捻军也能连成一片,太平军的悍勇,加上捻军的人数,十数万乱军扫荡河南河北,北方的局势也要大部糜烂了。
到时候,满人除了退回关内,还有别的选择吗?
。。。。。
洛阳城外,捻军大营。
张乐行正与苏天福、龚得树、侯士伟等老兄弟议事。因为韩老万率军驻守雉河集,军中便以四人为首领。
这两个月来军事上的胜利,让各总旗的兵力都突破了两万人,如今围困洛阳的捻军,足足有十二万。
“大将军,如今我兵强马壮,还用得着看人脸se嘛?”
“说的是,不如duli称王算了!”
说话的是张敏行,张正江几个张乐行的族兄弟,而苏天福、龚得树等人则沉默不语。
是人都有野心,在张乐行起事雉河集之时,张家不过是亳州不大不小的地主豪绅,因为去岁皖北大饥,张乐行与龚得树等人才得以率捻众万余人起义,在苏鲁豫皖交界广大地区活动,声势迅速扩大,各地捻众纷纷起义响应。
年前虽然是有湘中富商为湘军牵桥搭线,又援助了大批钱粮军械,但张乐行北方首义领袖的声名,在苏鲁豫皖各省都有巨大的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