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下响起齐齐的一声:
“陛下英明。”
君策见状,默默松了一口气。
原本还以为这件事有多困难,如今事成,才发现居然如此简单。
他一时有点想不通皇帝是怎么想的,但这不是最紧要的,眼下最紧要的是大皇子可以出府了。他磨了这么久的刀,可以出鞘了。
君策想到这里,看了一眼一旁的君恒,眼中是一种猎人看待猎物的表情。
另一边的君恒并没有注意到君策看过来的眼神。
而是琢磨着,现在君晟可以自由出府。算是恢复了自由身,接下来他应该怎么谋划,才能打击到君策。
二人各怀鬼胎,却都不约而同的认为这件事到此为止,没有再往下讨论的必要,让底下人都噤了声。
就在君策的人得到了皇帝确切的回答,准备功成身退的时候,又有大臣站了出来。
“陛下,微臣有本奏。”
皇帝皱眉,定睛一看,这是御史台的老臣,一下头就痛了。
这些老臣迂腐,顽固不化,又真的对大周,对朝廷忠心耿耿,说出口的话,是有份量的。
皇帝心中不安,这些人说的话,从来就没有一句他爱听的,这一回,也不知道要整什么幺蛾子。
不过他直觉不是什么好事。
那老臣上前一步,对着皇帝一拱手:
“陛下,微臣以为,既然给大皇子赐了婚,也同意了大皇子出府,那么当初的巫蛊之术,是不是该给世人一个交代。
当年大皇子因为巫蛊之事,人证物证俱在,证据确凿,所以被关在大皇子府,面壁思过赎罪,如今说放就放,未免太儿戏了。
最近想必陛下也有所耳闻,外头的巫蛊之事闹的沸沸扬扬,人尽皆知,百姓人心惶惶。
微臣恳请陛下,彻查一番巫蛊之事,给大周老百姓一个交代。”
“陛下,微臣附议。
当年的事情,证据确凿,就这么把大皇子放出来,不足以服众,怕是会引起民众恐慌,万万不可。”
“陛下,京城的传言,微臣也有所耳闻,实在传得神乎其神。
狱中有人枉死也算到了巫蛊头上,城中有人变戏法,外人说不出所以然,也是巫蛊的过错……”
这些老臣倒豆子一样把了解的消息都说了个遍。
“还有的说,有更夫半夜看见天上有灯,而四处宣扬大喊是巫蛊,过了一日又见着,才知原是有人用的烟花带上白布,飞向高空。
还有小孩半夜见着人啼哭不止,也说是有人用了巫蛊之术,事实上只是高热惊厥……
如此的例子,这几日在京城中不胜枚举,巫蛊之术四个字,几乎已经被妖魔化了。在真相大白之前,似乎所有不可思议的事情,都可以用巫蛊之事来背锅。
如此下去,京城必定出动荡。”
“出了这些事,微臣也生了些怀疑。当年巫蛊之事发生的时候,大皇子就一直喊冤叫屈,那么当年的事情是不是也是因为某些原因,错怪了大皇子。
微臣恳请陛下彻查当年的巫蛊之事,无论是与不是,都要有一个确切的结果。”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巫蛊之事必须要有一个交代,要给百姓一个交代,而不是这样不明不白的来了,不明不白的又不见了……”
皇帝心中气结,他艰难出宫一趟,跟君晟说好,却忽略了这帮没有眼见力的玩意。
“哼,彻查五年前的事情?”
“是。”
众人听着这语气有些怕,但依旧坚持自己想的。
“陛下,这件事,必须要有一个结果。”
皇帝一手紧紧地抓住椅子靠手,盯着底下的人,语气森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