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既是为了避免寺庙人多杂乱,也是为了避免跟寺庙争夺风水。
大观园是省亲别院的一部分,里面是要住人的,贵妃省亲回来,在这里见到寺庙,其实也不太合适。
当初修盖的时候,山子野、贾赦、贾政就提出过这个问题。但是,老太太说了如此,最后也就这么定了下来。
并且明确地指定了用途,翠拢庵就是专门给妙玉准备的。
“这不是为妙玉姑娘准备的么?”
“对,就是为她准备的。妙玉这丫头,也是个可怜的孩子,之所以把翠拢庵修盖在这里,就是为了叫她能经常到府里走动,跟姑娘们在一起,省得她一个人孤孤单单的。”
“莫非妙玉的身世也……。”
贾琏似乎意识到了什么。
妙玉的身世,其实也有很多谜团。
她无名无姓,只有妙玉这个号。说她是出家人,却是戴发修行。说她不是出家人,却有个出家人师父,且一直住在寺院里。
以前说她出家修行是因为小时候有病,可这么多年,也没发现她有什么病?
只说她是官宦之家之后,可是家世到底如何,却也没人知道。
说是破落之家,可是吃穿用度,茶具茶叶等,却多是贡品,那茶具,就连贾府用的,都有所不如。
说她是苏州人,说话却分明是帝都口音,虽有苏杭吴侬软语,却是不多不重。
“对,妙玉的身世,也是个重大秘密。”
“她不是从小跟着师父在苏州玄墓蟠香寺长大,后来才跟着师父到了帝都的么?邢姑娘也说过,小时候后跟妙玉做过邻居,两人还一起玩耍过的么?”
所谓的邢姑娘,就是邢岫烟,小时候她家租赁过蟠香是的房子十来年,跟妙玉是邻居。
“这一段倒是不假。可是她在蟠香寺之前,却是在帝都过活的。后来在帝都呆不下去了,才到了苏州。”
“为何又回到了帝都?”
“自然是因为在苏州也呆不下去了,这才重新回到了这里。”
“难道妙玉的身世也有重大秘密?”
贾琏几乎已经确定了自己的判断,只是还不知道这个秘密到底是什么而已。
“你还记得荣禧堂里的那副乌木楹联吗?”
“就是‘座上玑珠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那一副么?莫非……?”
贾琏想起了这副对联下面的一行小字:“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莫非是东安郡王……。”
“你猜对了,就是东安郡王。妙玉就是东安郡王之女。东安郡王后来犯了事,也是满门抄斩,最后把妙玉托付给了咱家。咱家就收留了下来。”
“后来先皇叫忠顺亲王查找妙玉,在帝都呆不下去了,这才去的苏州。”
天啊,老祖宗,你的胆子怎么这么大啊?怎么就知道窝藏钦犯之女啊?
“东安郡王是咱们的同乡和世交,有了难,相信了咱们,咱们不能袖手旁观。”
“诚意亲王也好,东安郡王也好,当时对咱家都是有过恩的。人这一辈子,谁能保证就没个七灾八难的?有恩之人有难了,我们岂能不管?”
“况且,可卿也好,妙玉也好,当时都不过是什么都不懂的婴儿,竟然连一个小孩子都不放过,也实在太无情无义。”
“如今过去了这么多年,她们两个,早就是咱们家的人了。咱们自己家的人,咱们不管,还要谁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