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正事。师兄,现在张博士那边是什么想法?”苏远山一边剥着开心果,一边轻声问道。
说到这个,陈建国便严肃起来,他看了四周一眼,轻声答道:“张博士现在应该很纠结,他还要三年才能正式退休……你得知道,他对德仪是有感情的。”
苏远山便嗯了一声。
关于怎么把张汝金留下来,苏远山其实做了很多考虑。
留肯定是要留的,这是前提。
——无论从资历还是人脉,再没有人比老张更适合领导晶圆厂的建设和发展了——半导体行业,是最讲究人脉的一个圈子。
而且现在老张“身世清白”,不会纠缠到前世与台积电的侵权风波中,他只要肯留,就一定能留。
苏远山也知道,张汝金愿意留下来发展内地的半导体事业,但作为一个半导体老人,他还是很在意自己在德仪的“圆满”。
因此,张汝金还是希望他能等到97年,在德仪干满20年退休之后再正式加入远芯。
但晶圆厂建起来后,谁也不能保证德仪不把他召回去——要知道,现在双方签的协议是由张汝金负责晶圆厂的成立,而不是由张汝金来当晶圆厂的CEO——那一定得由远芯的人来当的。
为了应付这种情况,张汝金的想法是从岛上招一批半导体人才,然后再和内地工程师磨合,把整个晶圆厂的架子搭起来,最后就算他走了,晶圆厂也不受影响。
可这样就出现了“薪水歧视”的问题——岛上工程师是挖来的,薪水不可能比之前低。内地的工程师是“新手”,而且薪水不可能高。
这样说吧,岛上挖来的工程师的薪水,基本上是国内同岗位新人薪水的十倍以上。
苏远山倒是愿意给晶圆厂的内地工程师也开出高薪,可那样一来,晶圆厂的成本会提高不说,它也会造成整个远芯体系的工资体系的崩溃……
现在张汝金的办法是只招高级人才,譬如意大利的,譬如硅谷的,譬如岛上在硅谷的——这些人都是寄以期权才留下的精英,高手。但全靠精英,显然不可能维持一个晶圆厂的正式运行的。而且一旦张汝金走了,还真没人能统领得了这帮人。
现在晶圆厂的人员架构是以张汝金为核心,高层是他依靠人脉招来的“国际”高手,再往下是从新加坡返回的“海龟”,最基层的是广大的应届毕业生。
——没错,两年前由电科和国内各大高校送去新加坡的那帮认已经开始返回了。
只不过为了避免给新加坡那边的工厂造成麻烦,这些人是分批返回的。
但就算新加坡那三百人全部回来,也支撑不起这个投资了十几亿美刀的晶圆厂的。要想晶圆厂实现盈利,实现技术突破,还得需要更多的有足够经验的人才。
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