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勒个去!
后世南镇最高的房价,已经达到了2o万元每平米,而且还供不应求,又有谁知道,三、四十年前,这里的房价不仅只要2oo多块钱一平米,甚至还赠送两到四个人的户口,还有可以免税购买一条家用电器的指标?
后世的网文,大概觉得但凡只要有一点眼光的人,只要在这里买上几十套房子,到了后世,那可就是躺在床上成为土豪了。
可8o年代还处于国家福利分房时期,而且大家工资低的可怜,就算你有眼光,那么钱呢?
除非你能带着后世的财产穿越回去。
问题是你就算带着后世的钱回去,人家还以为你使用的是假币,因为没人见过。
带上黄金吗?
说不清黄金的来路,出门就可能被抓!
所以只有没有经历过7o、8o年代的人,才会写出重生8o年代当富豪的网文。
梅志超不解地问道:“小姐,请问什么叫‘补偿贸易’的合作建房呀?”
所谓的“补偿贸易”的合作建房,其实就是南镇靠着特区打政策的“擦边球”。
因为8o年代宪法明文规定不能侵占、出租和买卖国有土地,但特区的建设需要引进大批的人才,甚至可说普通的人口,对于从一个小渔村发展起来的特区来说,没有人口怎么行?
而面对从内地四面八方涌入的人口,没有住房怎么行?
对于还在建设中的特区,每年仅三千万元的财政收入,哪里有钱去大面积建设房产局管理的公租房?
结果有人出主意,走政策的边缘,叫补偿贸易,即南镇这边出土地,找港商出钱合作建房,利润双方分成。
这种做法是对是错,没人知道,当时南镇的领导抱着摸着石头过河的态度,决定“先干着试试”。
只是在合作协议上白纸黑字的写着“补偿贸易”合同,根本就不敢提“房地产”这几个字。
合作协议签订之后,合作的双方都陷入了一种新的忧虑。
毕竟国内还在福利分房,即便是定了2oo多块钱一个平方,国内的人又有多少人愿意掏钱买呢?
合作方来自港镇,他们立即在港镇打出广告,一次性付款优惠9。5折,买房每户可以送三个户口,同时还可免税进口一套家用电器。
此外,海关还给购房业主发放了特区通道卡,可从“特区通道”方便入境。
由于这边的房价比港镇便宜一半还要多,而且还有那么多附加的优惠政策,广告一经打出,立即轰动了港镇。
他们首批推出只有1oo多套房,结果有5ooo多人排队购买。
正是由于这些港人的回流,才让在南镇工作的人逐渐意识到,购买住房也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主导趋势,而且房价还在不断增长,在这个情况下,还指望国家在南镇这一块建立公租房,或者是福利分房,几乎没有可能性。
南镇这种“补偿贸易”的合作建房模式,正是市场经济下住房商品化改革的雏形,比全国房改整整提前了18年。
正因为如此,目前建成和正在建的小区,除了港人之外,还没有多少内地人购买。
听完售楼小姐的介绍,梅志超说道:“我来自内地,可以购买吗?”
“当然,”售楼小姐有些意外地看着梅志超,还是说道:“如果你在我们这里购买的话,可以享受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人同等的政策。”
这位售楼小姐也是内地人,她的思想意识,也是停留在国家福利分房的层面上,再加上内地人一般都没钱,所以她很难想象,像梅志超和曹玲这样年轻的内地人,居然会在这里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