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战略。
要从全局的角度,从全部考试科目来制定复习计划。每次综合考试后,要求学生将自己各科存在的问题分成三类,给出相应的对策。
分类方法是:第一类问题是会的却做错了的题;第二类问题是模棱两可的问题;第三类问题是不会做的题。
正确的策略安排应该是:消灭第一类问题;攻克第二类问题;暂放第三类问题。
(3)消灭第一类问题。
许多同学将第一类问题归结为“马虎”,这是一种推倭的说法。其解决办法大致有六点:
第一点是绝对不许用“马虎”这个定义。应明确、具体地找出问题之所在。
第二点是定量。定量就是统计这次考试全部科目中属于这类错误的有几处,特别是有几处属于生物复习中的问题。
第三点是定目标。设定经过几次考试要将其减少到零的目标值。如“审题错误”,目标是七处—五处—三处—零等。
第四点是将目标写出来。对于自己的低级错误,必须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发挥人脑潜意识的能量。
第五点是改进方法。改进方法要有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
第六点是验证。考后验证自己计划减少的第一类问题实际减少了多少。
(4)攻克第二类问题。
第二类问题是记忆不牢、理解不清的内容。学习策略应该定为:纵观全局,突出重点。
不同学习阶段有着不同的考试复习重点。考试出题的一个原则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攻克第二类问题首先要搞清楚这个错误属于哪章哪节,与哪个或哪几个知识点有联系。其次要在理清知识脉络上下工夫。在书上找到该知识点,认真读,深人思考……经过这个过程还搞不懂,就要请教老师和同学了。同时要找同类型题演练,达到举一反三、运用自如的目的。
(5)暂放第三类问题。
第三类问题是自己不会的内容。这类问题在高中阶段普遍存在,要敢于暂时放弃,不去想它。暂时放弃不是不解决问题,而是要分批、分期和分时段地解决。如果你平时没有时间解决,可利用假期集中解决。当老师讲到属于你的第三类问题时,能听进多少算多少,尽量转变成第二类问题。如果是进人高三下学期,在时间上已经不可能,那就不是暂放了,那就要放弃。不可能人人都考取北大、清华,要认清形势,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成为胜利者。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
【反思】
高三一年的高考复习,不能平均用力、平均用时,应有复习的重点,高考高频点处舍得花时间,高考低频点处少花时间,提高高考应试能力。虽然有点功利,但从高考应试角度看,这样处理是可行的,尤其是福建省自主命题的理综卷,生物选修3只选择题中呈现,考查的知识一般都是简单的事实性知识,靠记忆即可,说白点,学生背一背就可以了,复习重点及技巧是背专业术语,画工程流程图。
通过研究历年高考的高频点,我们发现其内容约占高考所考查内容的30%,但分数却占80%,因此高频点应是复习的重点。以前我们觉得应该这样处理,但没有事实根据,现在有了统计数据作支撑,以后的复习就可更大胆地突出重点,花大力气复习高频点,低频点的知识可以通过平时练习或考试来覆盖。
复习训练的素材来源有多种途径,但高考真题毕竟是精英教师经过长时间集中铸造的原创题,其科学性、典型性、权威性等均有保障。我们可对其改编后进行变式切练,开拓学生的视野,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练习的目的不是为了猜题,而是巩固所学知识,检测知识的运用。有些教师认为高考命题时把前几年的高考题都避开了,因此还不如以高考模拟题来训练,碰到的可能性更大,可是茫茫题海,靠碰到试题来提高学生成绩的想法,不太现实。
实验报告的完整撰写似乎越来越受到冷落,因为有许多现成的填空式实验报告册,只要简单地填写几个关键词即可。如果能让学生比较规范地书写实验报告,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北京四中郑春和老师一年会做五六十个实验,超过任课时间的三分之一。朱荔潮老师也很重视实验报告的书写。他们的教学效果也说明了这种做法有一定的效用。
李晓辉老师作的高考考纲解读讲座中对高考能力方面的另类解读,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理解全面到位,角度新颖,见解较深。
朱荔潮老师对考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在三类问题中,最直观最易操作的是第一类问题。笔者曾经做过以下尝试,让学生分析试卷,统计出会做的却做错了的有几题,能多得几分,下一次目标是减少几个错误。
生物试卷自我统计分析表姓名本次成绩
归类、分析原因
需要讲评的题目(记题号)会的却做错了的题目(处)
下一次改进的目标
注意:
(1)必须在讲评试卷之前就认真做好统计分析表;
(2)若表格中空格太小,可另取纸张或在本分析表的背面写试卷分析报告。
解题失误:心理性失误、知识性失误、思路逻辑性失误、方法技巧性失误、语言表达性失误、图文转化性失误……
失分原因:审题有误、概念模糊、知识不牢、思路不清、没复习、方法不当、身体不适
每个教师在职期间肯定听过不少的讲座,如果没有对所听的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亲历亲为去运用并在原有基础上加以创新发展,那么,再精彩的讲座,都是一“听”而过,收获甚微。
教学反思比教学设计更重要【实例】
2009年4月22日,笔者参加了在集美中学开设的厦门市第六届激活课堂活动。此次公开课的题目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对教材内容进行微调重组,设计问题串,组织探究活动,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动脑和动手的过程中构建知识,逐步得出基因的概念等,真正用科学思维方式来学习生物学知识,用科学态度来对待科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