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
初晨,寒雾未散,阳光照冰凌。
檐下书窗内,刘彦手持御笔,端坐写诗帖,怜云在旁研墨。
其笔下诗句,出自《诗经·国风·周南》,名曰【樛木】。
一连五日问经养学,使他领略《诗经》十五国风,游遍《诗经》三百篇。
首日在《驷驖》与秦襄公同驾出猎,次日入《殷武》送殷王武丁出征。
见殷商玄鸟飞入庙堂,历代商君层叠虚空,巨大的青铜鼎承载着社稷,王道之气镇压九州国运。
宏大的人皇征战场面,打破了他对古时战争的理解,那并非青铜与血肉的碰撞,而是天命与人之争。
让他领悟到‘时光恒河上,天命乃主宰,人命微末如尘。若能载道顺应天命,则所向披靡,万般神通不敌天数!’
这也使刘彦更坚定‘立同道’的想法。
后三日,他一篇篇问经,存心神于《诗》之经意。
如同跨越时空,遨游在上古诸侯国,与经意所化国民求教,体验他们在诗中的古民生活。
绕了一圈,今日又回到首卷《国风》,写下这篇【樛木】作为问经收束。
这是一首‘祝贺新婚’的诗歌,诗以‘葛藟缠绕樛木,比喻女子嫁夫’。
刘彦却有自己的理解,他把‘葛藟’视作儒学道义,把‘樛木’看做自己君身。
赤子本独木,修养儒学,有了道义,便得葛藟伴木,两者紧密相连。
他很喜欢诗文内【乐只君子,福履绥之】那三句。
其大义是:‘一位快乐的君子,他能够用自己善心和善行去安抚、帮助、成就他人。’
在他看来,这很合乎仁道、君德、君心,与他道义相合,所以问经后写下【樛木】一诗。
最后一字落笔,见诗帖行文明亮,风雅入目,善念抱人。
怜云品读鉴赏,赞誉说:“夫君这篇《樛木》不止文光入目,且有经意如水,流过眼目,淌在字句中……”
“妾身能嗅见,诗句内的‘经气’和‘君心善意’。”
“哦?”
刘彦却不防,用心见字句。
见文光珠玑内,果有熠熠金沙般的经意存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