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者是‘我’和‘道’!”
这句回答脱口而出,众人无不眼目清明,神思通透,心中冒出相同的答桉。
高二笑与貂儿传音:“他倒有悟性。”
荀娘子回道:“顽石尚有开窍之日,何况是人。郎君连着三十日训诂,善教他等,若再无半点悟性,那就愚不可教了。”
刘彦点头称赞:“此答甚妙,世上能发动天籁的,唯有‘我’与‘道’。”
于成业适时施礼,请教老师:“此处的‘我’,可是指‘人’?‘我’又如何发出天籁?”
刘彦解答说:“‘我’不单指‘人’,而指‘心体’。”
“心体者,与天体同。一念之喜,景星庆云。一念之怒,震雷暴雨。一念之慈,和风甘露。一念之严,烈日秋霜。”
“只要随起随灭,廓然无碍,便与太虚同体,便能天地同心,天人合一。”
“世间凡有灵智者,皆有心体,皆能发出天籁。”
“如道家所言,世间凡有九窍者,皆可以成仙。二者道理相通。”
“想要以心体发出天籁,就要做到‘随起随灭’,就像大自然的变化,随时兴起,随时熄灭。”
“所谓‘吾丧我之境’,便是这种‘随起随灭’。”
“把思想熄灭后,精神自然外浮发出,即心体发籁。”
“届时,便可聆听乾坤万物发出的天籁。”
“此【天籁】无声无息,即《道德经》所言【大音希声】,其内中蕴藏诸般妙理,总称为‘道理’。”
于成业闻教,获得几分通透,礼谢老师解惑。
书玉子接问:“如此说,老师之君心,近乎夫子天心了?”
众人听了,齐望那一家之主。
刘彦笑了笑,放下茶碗起身说:“两者相差十万八千里!”
“天心同道运转,天地同心,天人合一。”
“而我之心,只是刚刚能够感悟一丝道理,即便‘吾丧我’,也只是窥听‘天籁’而已。”
说着,他眼望天色,安排众丫鬟备晚饭,领着二姐、貂儿、阿九入书房。
……
进到书房,高二笑道:“贤弟今日跨出一大步,心境又见抬升。”
“你若是来修仙,金丹垂手可得,鬼仙不在话下。”
这个却无夸大,刘彦已具备金丹修士之心境,只要掌握修炼性命之法门,入道后能一日千里,途中不会有障碍。
但他毫无修道之想,皆因君心夫志固道,任何人改变不了他‘笃学之心’。
说话间,刘彦润笔,问青花舫之事。
貂儿谈道‘闻紫青、陈霞仙、李韵兰这两日修得文光入窍’,说:“皆仗郎君训诂,授字解意,她们方能如此快获得真学入窍。”
说着,又提到‘秦媚娘’,称:“她已获父母准许,今日酉时到西湖,其兄秦子墨同行相送。”
“秦子墨此来,一是送妹修学,二是答谢郎君,我看有结交之意。”
“妾身只把媚娘接上船,让那秦子墨在湖边寺庙借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