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班长果然是经验丰富,了解情况后很快就和大姐商量好,让她写了个保证——在三天之内补办好手续,这一次就只登个记就放她过了关。
大姐自然是高高兴兴地走了。
小李抹了一把脸上的汗,问:“这事儿还可以这么解决啊?”
“当然!你小子,还有的学呢!对这些边民,其实可以灵活些!他们天天出出进进的,没必要搞得那么死板!”
“是,我知道。”小李说完又给自己辩解了一句,“不过,我也是考虑到今天上面的风声紧,所以不敢在风头上放水。”
“嗨——那个严格检查,针对的是那些陌生人!其实,就算是陌生人,在县城里也会好好检查的!能到咱们这儿来的,基本都不会有问题。”
因为斜尔瓦的口岸太小,这个检查站一直没有联检系统。所以要出境的人。都会事先在县城接受海关和检疫部门的检查,最后才从这里出境。
说白了,这里就是查对一下证件照片是不是本人,就可以盖章放行了。
小李也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他心里对看守国门的神圣感还没消退,做事也就格外认真了点。也许再过一阵子,新鲜感一退,他也会像老班长一样“油”起来。
王班长看看外面还有一大群等着过关的人。便对小李说;“你忙半天了,先去后面歇会儿,我给你代会班。”
“那怎么好意思?”
“没事!你看你出的这身汗,领子都湿了——有大半天没上厕所了吧?快去放个水,透透气。”
“那……就谢谢班长了!”
小李高兴地离开了,心里还在想:王班长真是老兵中难得的好人!既不欺负我们新兵,也很勤快。听说,他老家是农村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谈了几个对象都没成。但就是这样,这些年他还助养了三名藏族贫困女孩子——真是个大好人啊!
几分钟后,当小李重新回来时。发现过关的人流已经明显减少了许多。不禁对王班长的高效率十分钦佩。
王班长正倚在窗口,和一位戴着圆顶小花帽的尼泊尔中年商人轻松地打着招呼:“巴桑老板,这次又运这么多酒过去,这是要发大财啊?”
小李也认得这位巴桑老板,知道他的老家在尼泊尔南部平原腹地。
巴桑不像一般的尼泊尔商贩那样贩卖日用小商品,而是做的是贩酒生意——大塑料桶装上散装批发的沱牌酒。用骡马翻山越岭地运到尼泊尔腹地,到了那边再分装成一瓶一瓶的卖。
由于尼泊尔人特别喜欢喝中国的沱牌酒,所以巴桑虽然贩运得比较辛苦,赚的钱可比普通小商贩多多了。
“发什么财哟?就是混个饭吃。”巴桑老板的汉话很地道,还很具中国特色地给王班长递上了一根烟。并点燃了打火机凑过来,“王班长。怎么又是你当班啊……”
王班长熟不拘礼地接过烟叼上,低头凑到火上,点着烟后猛吸了两口才说道:“不是,帮人看会儿。”
小李这时已经走到了他们身后,赶紧上前大声说:“班长!我回来了,您歇着吧。”
“没事,你再去喝口水,”王班长却头也不回地摆摆手,挡住了小李,“我把这位巴桑老板送走,后面的你来。”
“那……好吧。”
小李以为班长是想和熟人多说几句话,便识相地退到后面,老老实实地找水喝去了。
“好了,你的证件都没问题。”王班长冲巴桑老板使了个眼色,手里的红章“啪啪啪”地盖在了他递过来的一叠通关证上。
巴桑接过去证件后,一一递给身后的几个伙计模样的人,“都拿好了!快点赶着骡马,去那边排队检查货物。”
正在喝水的小李一眼瞥见那些伙计们之中站着一个穿着艳丽花裙、蒙着头巾的尼泊尔姑娘。
因为那姑娘的衣饰艳丽、身材瘦小,和一群身材粗壮的赶马汉子们站在一起,实在是太违和了,小李不由得多看了几眼。
姑娘正低头看着手里的证件,忽然有所觉察似地抬头看过来,眼神迅速锁定了小李。
明明她的面孔并不惊艳,眼睛也不是特别大,但那眼神却不知为何特别锐利,像一把闪着寒光的利剑,“唰”地一下就指了过来——小李心里一震,失神之下,竟把水杯里的水浇了一半在胸前。
等他抓过毛巾胡乱擦了几下,再抬头看去,却见那姑娘已经低下了头,却一直皱着眉、轻咬着下唇,似乎有什么为难之事。
旁边一个英俊的藏族男青年拉了她一把,两人便一起跟着前面的巴桑老板等人从窗口走了过去。